股动脉压迫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股动脉压迫器[1][2](femoral artery compressor)[3],是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后的压迫止血装置。它主要通过机械压迫力从体外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促进穿刺口止血愈合。

目前经股动脉途径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约有数十种,大致可分为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四类:

  • 心脏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术、 PTCA +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
  • 外周血管介入:主动脉造影术、四肢动脉造影术、腹腔干、肝、脾动脉造影术、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术、肾动脉造影术、颈动脉血管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椎动脉血管成型及支架植入术、颈外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栓塞术、主动脉成形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等。
  • 脑血管介入: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脑卒中和急性脑梗死、颈部和颅内动脉狭窄等的介入血管内治疗。
  • 肿瘤介入类:颅脑肿瘤、肝肿瘤等。

此外,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成功应用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也有相关报道。

股动脉压迫器的前身为沙袋压迫法。沙袋压迫法是有介入手术完成后,术者先对病人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10~15分钟的人工按压。然后再使用约0.5kg的沙袋压迫持续穿刺部位6小时以上,穿刺肢体制动24小时。

由于人工按压联合沙袋压迫法存在着压迫不易控制、医生费时费力、病人不适感强烈、制动时间过长等缺点。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介入手术较先进的国家开始采用特制的止血装置。

目前仍然在临床中使用的有:

  • 升降支架式:该压迫器主要有有底板、升降支架、压迫杆三部分组成。压迫杆上的塑料压迫头,经调节后压在动脉穿刺部位上,施加足够的压力以防止出血,同时保持足背动脉的微弱搏动。
  • 充气式:将可充气的透明袋或球囊定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再用置于患者臀下的纤维带将塑料弓板固定,血管鞘撤出股动脉后用气泵盈透明袋可暂时阻断血流,然后逐渐减压,以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而又无穿刺部位出血为度。
  • 旋扭式:由塑料板、螺旋钮、压迫头和绑带三部分组成。安装时将压迫头对准股动脉穿刺点,用棉质绑带将压迫器固定在术侧大腿上。拨出鞘管后,先顺时针旋转螺旋钮3~5圈,以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而又无穿刺部位出血为度。

近年还新兴一种电子加压式止血器,与止血器同样采用体外压迫原理,在工学稳定性与操控性能上有所突破。

评价股动脉压迫器标准主要有:

  • 结构稳定性:要求安装后结构稳定,在病人移床、小幅度活动时,止血器不会出现位移。
  • 安装便捷性。
  • 调节灵活性。
  • 病人舒适度。

除了压迫止血器之外,应用股动脉穿刺口止血的用品还有血管闭合器、穿刺道栓塞剂、壳聚糖止血贴等。压迫止血器利用机械压迫力促使创口凝血和初步闭合,需要一定的压迫时间。但由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无异物植入,术后易恢复等优。穿刺部位再用性可等优点,在临床上尚有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

参考[编辑]

  1. ^ 吉承念. 股动脉压迫器应用116例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20):1.
  2. ^ 存档副本.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3. ^ A P. Ruben Koehler and Wayne A. Meyers, Femoral Artery Compressor, Radiology 1964 82:1,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