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地区词处理/存檔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繁简转换和地区词分别处理

建议将繁简转换和地区词分别处理,由于地区词的差异同繁简转换的差异相比,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网页头部的选项只提供简体和繁体的转换。地区词只通过各个词条加以处理,比如在英语里,不会因为英国和美国的用词差异而加以自动替换,中文也是一样。实际上,地区词的比例是相当少的,采用全局的地区词转换带来的麻烦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强烈建议取消网页头部的地区选项,将涉及到地区词的条目只在该条目头部建立地区词转换,只在本条目生效,这样既可以解决地区词的问题,也可以促进不同华人社群之间的理解沟通。—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tixyz對話貢獻)加入。

关于建立Wikipedia:地区词处理指引页面的提议

參見:Wikipedia:繁简转换请求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Wikipedia:地区词处理Wikipedia:投票/頁頂自動轉換標籤

在大约一年之前,由于维基百科繁简转换系统的混乱而曾经发生了一场深入主题的讨论,这场讨论直接导致了现今的简繁公版的建立。

根据这场讨论的结果,繁简转换应该与地区用词转换相互分离,且“地區詞的替代,如有必要的話,應額外建立機制解決”。目前依然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趋势,认为zh-hans与zh-hant只不过是zh-cn和zh-tw的简单替代,而这事实上违背了简繁公版建立的初衷。因此,在现今已在技术层面上将繁简转换与地区用词转换分离的前提下,我提议建立相应的方针抑或指引,来为分离的繁简转换和地区用词转换予以规范。

Wikipedia:繁简转换请求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一句话:“维基已达成新共识,繁简转换暂不接受“地区惯用词”(包括不同地区的译名、用语差别)的替换,例如“印表機”和“打印机”等。”而在支持这个共识的众多维基人中,有许多人都以“‘繁简处理’有必要和‘地区词汇替换’分开处理”作为支持的理由。既然如我上述所说,现今已然在技术层面分离了“繁简转换”和“地区用词转换”,所以这个共识也有进行更新的必要。

在发起这个讨论之前,我私下里根据我对地区用词转换的理解拟定了一个并不十分完善的草案,并征求了Srr君(当前共识的发起人)、恶龙君、Shinjiman君(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两大转换分离的问题)等维基人的意见。在他们对这一草案表示不反对抑或赞成的基础上,我决定将此草案提交给维基百科社群。如果有可能的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蓝本,在经过此次讨论并修订后,推动正式方针/指引的产生。—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00:48 (UTC)

其實目前設立了公板,已經達到了不牽涉「地區慣用語」的轉換頁面。假若繼續限制地區慣用語(包括不同地區的譯名、用語差別)的替換,那麼zh-cn(大陆简体)、zh-hk(港澳繁體)、zh-tw(台灣正體)和zh-sg(马新简体)存在的意義便顯得無力。我在概念上支持新方案的推行以取代舊的共識,只在一些細節上認為值得斟酌。Stewart~惡龍 2008年4月22日 (二) 03:15 (UTC)
其实,限制全局转换,也不影响zh-cn/zh-tw/zh-hk/zh-sg的存在意义的。因为手动转换,也必须依托这几个语言页的存在。我觉得你想表述的是:全局转换的维护比单个页面手动转换的维护要方便些。—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01:00 (UTC+8) — 2008年4月22日 (二) 17:00 (UTC)
支持这一举动。—不想放弃 (留言) 2008年4月22日 (二) 04:03 (UTC)
几点(!)意見
  1. 谁来决定一个词语能否加入“全局转换”?建议订一个更清晰的标准,或者由投票或管理员决定。
  2. 既然““-{A|转换内容}-”是全文转换的源代码实现,但这一方式实现的全文转换往往会导致转换代码与条目正文的代码混淆不清,不利于进行维护。”,我个人建议就不必把这一条写进草案,就说需要使用“{{NoteTA}}”即可。
  3. 既然通用繁体版和简体版不设地区惯用语转换,是否地名也是先到先得?个人恐怕这又成一个编辑站的焦点。—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2日 (二) 04:55 (UTC)
回应:
  1. 在我拟写的[[草案中,对加入全局转换的门槛有一个粗略的标准。这一标准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根据字频和字数来作出判断。在目前我们处理的大多数过度转换来看,出错的大多是被转换词为一字或二字的转换,因此对这两类转换作出严格限定是很有必要的。
  2. 我个人对这点表示同意。-{A|转换内容}-或许只应写入更深入解释字词转换的技术文档中。
  3. 维基百科在条目名称上适用地区惯用词先到先得已是一项共识。而根据繁简转换不涉及地区用词转换的这一特点,zh-hans与zh-hant两大公版显然应该与条目原名一致,并沿用先到先得的规定。—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1:20 (UTC)
繁簡版的定位有疑問。以繁體為例,就像大陸人看香港報章,因為看不懂繁體字而轉看簡體字,但香港譯名依然沒變,什麼-{碧咸澳洲(貝克漢姆、澳大利亞)令大陸人摸不著頭腦。更甚的是,網民根本不知這個繁體版是用台灣用語還是港澳用語。簡體版對港澳台人來說反之亦然。這樣的繁簡版有何功用?網民不懂安裝瀏覽器的繁簡轉換插件嗎?網上很少地區轉換插件,亦未必符合百科需要,固地區轉換極留保留。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0:31 (UTC)
现在的讨论并不是打算要改变现有的转换机制,而是为现有的转换机制确定明确的规范。我认为香港译名->大陆译名的转换应该在“大陆简体”实现,而不是在普通的“简体”实现,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1:20 (UTC)
我認為現有機制有問題,希望user:PhiLiP 在制定規範前解決這問題。一個條目可由多個來自不同地區的維基人合作寫,他們都用自己熟悉的譯名,並附上noteTA。但當用簡體版觀看該條目,閱讀者無從得知這批譯名在哪個地區通用。閱讀者是有合理期望這批譯名至少在同一個地區通用,但實際上可能這批譯名混雜了兩岸三地的譯名,如果不用地區轉換就無法切合其合理期望。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1 (UTC)
我觉得上面那位的意思就是说繁简版没有用,其实我也有相关的疑惑...—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3 (UTC)
繁簡版沒有用。補充:自己裝「阿里巴巴」、「firefox同文堂」做繁簡轉換就好。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7 (UTC)
简繁公版是根据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中得出的共识而建立的,有其社群共识的权威性。换句话说,自己用不到也不一定代表其他人不会用:毕竟对(部分)管理员来说,简繁公版要优于带有地区用词转换的版本——因为经常要对条目进行各种类型操作,而标题一类的地区用词转换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再换一个方面来说,「阿里巴巴」、「firefox同文堂」这类软件根本无法做到维基百科自家转换系统的精准,因为维基百科的转换出了错是随时可以修复的;而别人做的软件,转换错了你也只能凑合着看。而且,你又怎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去安装这些软件呢?如果是mobile phone上网的又该怎么转换?如果我是一个新手,我要看一个百科网站居然还要我去安装软件,这样的体验恐怕并不好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4:58 (UTC)
  • 繁简公版是有用的。在不涉及地区用语的其它语汇上,不就是它在转换么,这就是它的最大用处,用不着针对同一简体(或繁体)地区一一设定了。否则无论是手动转换还是全局转换,都要多10道转换库的相同简繁词汇要维护。再者也解决了同是简或同是繁的地区谁主谁次的认定,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也是技术用途。对只希望简繁不在乎地区用语区别的读者它也有用。最后,一个zh-cn地区的希望看到繁体,这也是它以后潜在的用途。
  • 读者怎么会無從得知這批譯名在哪個地區通用呢?用noteTA下拉选单上就可以查阅(当然需要编者维护,但所有的东西不都是要维护的么?)。如果仅指出繁体,读者也明白它在台湾、港澳通用。(额外一说,我不太赞成地区转换写进全局转换,就是因为你不容易通过noteTA查出不同地区的差别。)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00:46 (UTC+8) — 2008年4月22日 (二) 16:46 (UTC)
補充一下:
zh-hant/zh-hans(繁簡公版):設立的目的除了切合部份人士需要之外,也包括希望能將來可作跨維基計劃共用的轉換,例如在一些不應有地區詞轉換的計劃,像維基字典維基文庫一類。此外,繁簡公板亦主要收錄一些因單字(亦有多字)轉換過度時出現的歧義,利用加入例子的情況,減少出錯的機會(例如避免「皇后」轉換成「皇後」)
zh-cn/zh-tw/zh-hk/zh-sg(全局的地區轉換):優點是可以一次過的對有關的省卻了時間,尤其是在一些常用詞彙的使用上;缺點是會不時出現過度轉換的情況(如:tw:東加=>hk:東加,可是「東加拿大」這一類名詞卻因此同時需要加入轉換,不然可能出現「湯加拿大」這一錯誤)
{{noteTA}}(頁面的地區轉換):優點是可仔細對個頁條目進行轉換,作更細緻的考量;缺點是在一些長條目更可能出現大量詞彙需要轉換,且對每一個條目作手工轉換非常費時
{{subjectTA}}(頁面的主題式地區轉換):優點是可以對有關主題的條目進行一次過轉換,相較全局轉換準確;缺點是仍需要手工加入,且亦有出錯的機會,不及手工轉換仔細
Wikipedia:地区用词处理:頁面可以將現時的各個地區詞轉換列出,可讓用戶和管理員即時查看有關的轉換是否已經作全局轉換,目前的情況是不少詞條需要在幾個轉換表中查看,不方便檢查,頁面搜尋關鍵字便可查看有關的詞彙。此外,也可列出一些不適合全局轉換的特殊例子,以至版否決的例子,避免用詞轉換的重覆申請。至於是否連申請地區用詞轉換也在此與Wikipedia:繁簡轉換請求分開進行,個人有點保留,因大部份用戶對繁簡轉換已不甚了解,未必分得清是公板的轉換還是地區詞的轉換。
「小結」:各種繁簡轉換系統均有其優勢弱點,宜交叉運用,以達效率和切合需要。另外,獨立頁面的轉換可交由BOT去增加和修改,減省人手工作的需要。Stewart~惡龍 2008年4月23日 (三) 02:28 (UTC)
好像大家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再解释一下。至于这两个版面的优点和共识,当然是不可否认的。我是认为,如果取消了在繁简公版的地区用词转换,会导致一篇页面的可读性下降。现时所谓的“zh-hans与zh-hant两大公版显然应该与条目原名一致,并沿用先到先得的规定”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维基百科不可能强迫大家去干什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同一个条目往往是由不同地区的人编辑,使用的词语必然不同,就会导致同一篇页面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最后导致文章很难理解。举个例说,对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条目,作为一个大陆编者,我根本不知道HK的翻译是阿仙奴,繁体翻译是兵工廠,那么我编辑的时候,自然会用我最熟悉的阿森纳,其他的地区的编者同样也不知道有阿森纳这种名字,固然会使用他自己的译名。到最后,条目里就会充满了阿森纳阿仙奴兵工廠三种翻译。当取消了地区转换,只是把这三个词做简单的转换,我想,阿仙奴我还能大概猜得出来,而当我看到兵工厂,可能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是到各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3日 (三) 04:15 (UTC)
实际操作上,可能会在noteTA中这样填写:“zh:阿森纳;zh-hans:阿森纳;zh-hant:阿森納;zh-hk:阿仙奴;zh-tw:兵工廠”(这里假设阿森纳是因先到先得而占据),这样的话,因为是带“A”字的全文转换,实际上在zh-hans与zh-hant情况下,所有的“阿仙奴”与“兵工廠”也会被转换成为“阿森纳”或“阿森納”,而并不会出现上述三种名称交替出现的现象。只有当没有填写zh-hans与zh-hant时(即“zh-cn:阿森纳;zh-hk:阿仙奴;zh-tw:兵工廠”)才会导致三种名称交替出现。—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04:44 (UTC)
我補充一些對人神之间質疑的不理解:做為一個讀者,如果你不熟悉四地區的語彙,你為何要切換到繁簡公版下?直接用地區版本不就行了?公版並不導致地區版本的可讀性下降,只是針對需要它或不在意地區用詞差別(比如我)的人士。對編者來說,在編輯狀態下不僅公版了,無論什么版本都有可讀性問題。在這個意義下,要求繁簡公版對地區用戶也要有可讀性的要求很奇怪,要求它有地區轉換沒有必要性。公版有一部分人的閱讀需要,但它主要作用卻不在閱讀上。同時,要求繁簡公版要加入地區轉換有什么意義?那何必存在四個地區的用詞轉換?在後台技術上又如何分辨和分配?同簡或同繁下以那一地區為准?—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3:01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5:01 (UTC)
忽然理解到上面有2維基人對可讀性的擔憂了,可能他們沒有表述好。等我回頭來寫一下。—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3:43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5:43 (UTC)

補充建議

上面YunHuBuXi人神之间對繁簡公版的可讀性提出了看法,但我著眼於技術全局轉換下的公版,上面的討論基本成了雞同鴨講。我想他們主要針對手動轉換的noteTA(或其它TA)來說的,這裡有確實有一個定位問題,怎么看公版的最終呈現?我認為可以考量以下的思路:

  • 首先,簡繁公版本身不應當負責地區轉換,這個大方向要確定,因為這是由它的目標和技術定位確定的。所以,一個底線是,不能期望要在公版下對同一簡體(或繁體)的每一個地區都有良好的可讀性。
  • 我認為,所有繁簡的轉換,都應盡可能地歸到全局繁簡轉換下,盡可能不要手動繁簡轉換(建議這一點文字寫入草案中)。它同時也是地區轉換的基礎。所以,在這個全局轉換下,不應當有地區轉換。無論現有的地區版本還是將來可能的新版本(如zh-hant-cn),都是以繁簡公版的全局轉換庫為基礎,全局不加入地區轉換這一點必須確定。
  • 所有的地區轉換,都應盡可能地用手動轉換實現,除了穩定和使用廣泛的地區對應詞彙,盡可能不要全局地區轉換(建議這一點文字寫入草案中)。這樣,對這一部分穩定的全局詞彙而言,閱讀上的障礙是比較小的,因為它們太常用,非該地區的很多人都可以意識到其意義。比如程式->程序。大陸人讀到它也沒有太多理解上的麻煩。(之所以細述,是為下面的公版閱讀性做埋伏)
  • 上二項歸納就是:對手動轉換(標題和全文),應當主要用於地區轉換,對全局轉換,應當主要用於繁簡轉換。
  • 那麼,我想二位維基人的質疑就集中在手動的轉換中對hant和hans的處理上了。對於這一部分的轉換詞彙,往往是各方不是很互相了解的用詞。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手動的繁簡轉換(對hant和hans的填寫)不會影響到後台wiki程序的處理,後台的地區處理僅僅是以全局的繁簡轉換為基礎。同時,由於,我們可以從某個意義上認為手動轉換中填寫hant和hans,也可以認為某種形式的地區轉換。由這二點,我提出以下的有別於菲菇草案的處理方法:
  • 在手動的繁簡轉換中,hant標籤應當以用繁體地區有共同詞彙來填,沒有就以繁體地區詞彙先來先得,hans則對應簡體地區做同樣處理(這個先來先得,是以處理noteTA標籤來說,不是條目內文。)
  • 上建議理由:
    1. 如果一個詞彙在簡體地區都用A,繁體地區都用B,在公版中卻寫成 hans:A;hant:A的繁體; ,然後在繁體下看通篇都是A,確實是有一些不合理。反之亦然。
    2. 對讀者來說,他是希望通過noteTA來觀察地區用語的情況的(手動轉換主要就應是用於地區轉換)。如果他看到只有hant:X一項而沒有zh-tw或zh-hk,他會認為X是在臺灣港澳都通用的。(如果要求zh-tw或zh-hk都必須填,又失去了hant的本來的簡化維護意義了。)
    3. 對沒有共同詞彙的簡體或繁體,也不影響讀者對些的地區用詞考察的誤判,因為會有單獨的zh-tw:XX之類的顯示在那裡。
    4. 這種處理也不影響到繁簡公版的立意,對後台技術處理並不產生干擾。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4:59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6:59 (UTC)

    • 有一点疑问:这么做似乎又回到了把hans当cn,把hant当tw的情况了。我是这么看的:在zh(不转换)的情况下,不进行繁简与地区用词替换,这个时候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的使用者都可以看到没有进行任何转换的原文。而hans和hant则应该在zh的基础上,只增加繁简的转换,绝不要与地区转换挂钩。然后再在cn、tw、hk、sg四个模式下再进行地区转换的细分,这样才算是将繁简转换与地区用词转换彻底分开。而且,话又说过来,如果不进行地区转换的zh-hans和zh-hant存在阅读障碍,那么什么都不进行转换的zh岂不会有更多的障碍?既然要让繁简转换和地区转换分工,那就要分得彻底,就要让每个模式各司其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09:34 (UTC)
      • 呵呵,User:PhiLiP你终于理解到我的疑惑了。如果与地区挂钩,“这么做似乎又回到了把hans当cn,把hant当tw的情况了”;如果不与地区挂钩,则可读性要降低。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这几个模式的用途,如果繁简公版的主要用途就是为了便于管理员管理、为以后其他维基项目作参照、供一些特殊需要的用户使用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3日 (三) 09:55 (UTC)
  • 現行基本上是採用了菲菇剛指出的一套系統吧,fdcn的那個確實有考慮因素存在,但繁簡公板的可讀性方面理應該不及地區版本是目前的情況。Stewart~惡龍 2008年4月23日 (三) 10:11 (UTC)
    • 只填zh-hant而不填zh-hk,zh-tw應視為「漏填」而非「當作港澳台使用相同字詞」。正確來說zh,zh-hans,zh-hant;zh-cn;zh-hk,zh-tw應全部填上,zh-sg有需要(e.g.星馬的亞細安 = 台灣的東協 = 大陸/港澳的東盟)才填。但很多資深維基人習慣了在正文中間大量使用-{A|zh-cn:XX;zh-hk:YY}-而非使用{{noteTA|1=zh-cn:XX;zh-hk:YY}},這樣讀者無從在noteTA觀看各區轉換啊。YunHuBuXi 2008年4月23日 (三) 11:19 (UTC)

两个修订版本

根据上述提出了几种建议,整理了两个修订的版本:

修订一修订二
以下是简要说明:
  1. 第一个修订是“以投票方式加入全局转换”的修订(最初的草案则是“由管理员权衡是否加入全局转换”);
  2. 第二个修订是根据Fdcn君的提议所作的修订(“所有繁简的转换,都应尽可能地归到全局繁简转换下,尽可能不要手动繁简转换”这句话加到Wikipedia:繁简处理比较好,因此最好放在下一个字词转换系统的讨论中);
以上的两个修订不保证会有因理解问题而造成的错误,如果发现希望能够指出。—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10:25 (UTC)
关于修订二:“zh-hant标签应当以用繁体地区有共同词汇来填,没有就以繁体地区词汇先来先得,zh-hans亦然。”先到先得是一个不得已的做法。既然有了转换功能,是否在没有繁体/简体地区有共同词汇的情况下,zh-hant/zh-hans标签不填更为好一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4月24日 (四) 12:24 (UTC)
不填写的话会在zh-hans和zh-hant的模式下,在noteTA中出现错误(不过后文依然可以正常转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4日 (四) 14:05 (UTC)
延伸書生所言,就我這樣半調子的維基使用者來說,現在的地區詞轉換根本是越玩越複雜,一般我只會填tw/cn,懂得先填hant/hans再填tw/cn的編者根本微乎其微吧。看完上面一長串討論,我發現,我根本看不懂!(hant/hans在我看來是畫蛇添足的東西)何況偶爾來編修的一般用戶?這方面恐怕是需要專人維護,否則到最後一堆規則徒然陷入一攤爛泥。就維基這種「大眾化」取向的地方,規則本該平民簡單的。— WiDE 懷德  留言  2008年4月24日 (四) 23:56 (UTC)
老實承認,上面的討論我也是看到一半以後,就完全看不懂你們在討論些什麼了。如果這樣說太嚴厲請各位包涵,但我真的有種感覺,覺得這些討論根本是因為某種程度的意識型態堅持(例如堅持字碼轉換與地區用語轉換的脫鉤),結果讓原本簡單好用的轉換工具搞成一個沒人看得懂的死胡同......—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4月25日 (五) 01:33 (UTC)
老实承认,其实我一般都不敢用繁简转化,也是觉得太麻烦,不过我觉得既然这个方针存在的目的本来就不是面向普通的编辑者,那么稍微麻烦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对于现时的方案我个人觉得没有太多的意见。我觉得可以将有的东西彻底分开点。也就是说把繁简转换回归它的本质。而繁简公版可以由专人或专门的一群人来维护。毕竟我想需要用到繁简公版的人数并不是那么的可观—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5日 (五) 02:33 (UTC)
我也看不大懂。现在的繁简转换我都已经不会用了。还是希望弄得简单一些,不要太复杂。要提高易用性呀!--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4月25日 (五) 02:49 (UTC)
我理解一些人的感受。不过,目前讨论的一些事项,是以前许多讨论与碰撞后渐渐艰难得出的一些共识,这里面当然意識型態堅持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回避。请参看众多的争执: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建议取消地区标签重回简正/繁体标签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等。我以前并没有参与这些讨论,但看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后,理解到其中的激烈和一些合理之处,以前我在技术上将几个地区语言的标签改成下拉,也是为了临时因应其中的意識型態堅持。正如我们设立先到先得一样是为了解决这种坚持,今天的一些做法也有这样的因素。
“规则的简单性”这一要求是合理的,后继的讨论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这实在应当做为一个必须尽量考量的因素。
hant/hans设立绝不是畫蛇添足,字碼轉換與地區用語轉換脫鉤也绝不是出于对意識型態堅持。这里不展开说明它了,目前的这两个做法,既有维基程式与界面的维护需要,更有用词转换这一问题本身复杂性的需要,为了应对更多的应用情况,比如维基文库。简繁公版设立和两种转换的区分是经过大量讨论得来,如果有质疑是可以再行解释与探讨,简单地否定它失之武断了。
中文的转换功能到今天仍有一些缺憾,这是中文世界的特有复杂。这些缺憾,不仅仅是老外们在后台的支持不力,主要也是中文的用词转换有很多不能公式化程序化处理,需要人力来维护,很多的维护可能会不像它看起来应有的简明。为了有更好的效果,还是必须要有一套办法和规则来明确与细化它,否则我们还会面临如山的转换要求堆积。相关的努力是必要的,我支持本主题讨论的继续以便能巩固一些做法。如果它的复杂影响到参与的门槛,一方面努力降低它,另一方面,这是维基,可以各司其位地进行维护。维基目标是条目,它的参与却不仅仅是写条目。—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11:29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03:29 (UTC)
太深奧的理念我就不想去多談了(因為看不懂也不瞭解其實質意義何在),但簡單的兩個建議是:1.規則要簡單;2.不能折損原本就已做到的轉換效果。既然說是需要人力來維護的事情,就不能把規則搞得太複雜,因為無論您把規則架構定義得多完善,一旦複雜起來之後參與者自然會變少,等於形同虛設。這兩點請務必參考......—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4月25日 (五) 05:10 (UTC)
OK,你会看到,规则和它的使用会简单的。规则背后的讨论不简单而已。—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13:32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05:32 (UTC)
同意,只有当规则简化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程度,该规则才会起作用。—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6日 (六) 17:30 (UTC)

根据上面的一些意见,现提出下面的三个大致的草案修改方向:

  1. 地区用词加入全局转换实行投票共识制
  2. NoteTA中的填写不作限制,但要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而且不会报错
  3. 熟悉繁简公版机制的编者会逐渐地将NoteTA中的内容修改为推荐的格式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5日 (五) 10:27 (UTC)

  1. 除了zh-sg外,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在任何情況(除{{SubjectTA}}外)都要填滿。zh-hans,zh-hant不應視為台港澳共同詞匯,而是只原文的繁體化。
  2. 填noteTA應按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順序排列。
  3. 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共7項,如果相同轉換參數,在轉換說明(dt= / d1=)應組合列出。例如:「不轉換、繁體、台灣、港澳→澳洲;简体、中国大陆→澳大利亚」。
  4. 支持「地区用词加入全局转换实行投票共识制」。
  5. 現時如果在noteTA沒填轉換說明(dt= / d1=),仍會自動顯示電腦自動產的的轉換說明畫面,並把「中国大陆」、「台灣」等國家/地區字眼用灰色底色使其更顯眼。但反而有填轉換說明的,地區字眼卻無法自動用灰色底色顯示,要如何解決?
  6. 要掃除正文的逐一轉換-{zh-cn:X;zh-tw:Y;zh-hk:Z}-,改為在noteTA一次過列出。
  7. 大量使用正文逐一轉換的條目、沒有把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共7項參數填滿的條目,應自動歸入一個category讓有心人維護。
以上:YunHuBuXi 2008年4月25日 (五) 11:45 (UTC)
強制填滿、排列是多此一舉,毫無必要。— WiDE 懷德  留言  2008年4月26日 (六) 01:45 (UTC)
  1. 从技术上来讲,没必要将“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全部填满,纯粹增加操作的难度,而且干嘛要歧视zh-sg?(我注意到阁下最近删除某些主题转换中zh-hans与zh-hant的举动,这样会导致XXTA在没有填写的模式下的错误显示)
  2. 如何排序并不会影响转换的结果,只会增加操作的难度;
  3. 例子与阁下的第一项“只是原文的繁體化”,用dt/dx列出同样陡增操作难度;
  4. 一会儿后我会修改草案体现出;
  5. 灰色底色应该是code代码格式(<code></code>)的原因吧;
  6. 同意;
  7. 现有的ParseFunction没有提供字符串处理的功能,无法在模板中编写出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5日 (五) 12:23 (UTC)
关于5,是CSS处理,可以自行在dt或dn中用<span class="lanLabel">大陆<span>来排版同样效果。
除了4,6,其它的增加了规则的复杂度和维基人对它理解的难度,不做也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20:39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12:39 (UTC)
  • 如果選填轉換參數,不就等於混淆了zh-cn,zh-hans、zh-tw,zh-hant嗎?YunHuBuXi 2008年4月25日 (五) 12:47 (UTC)
    • 我覺得,只有具體地區與繁簡公版有別時才有必要必須填。我覺得繁體可以代表沒有填寫的港澳臺,讀者可以認為該繁體詞是港澳臺也使用。一直以來,很多維基人也是這麼做的。強制都填寫,只是為了描述中出現各地區在用什么詞匯,為了這一點理解上的便利增加的維護維護工作量不合算。
    • 對缺填地區用詞的描述,一個辦法可以交給機器人依據公版來填全來解決,另一個辦法也可以期待後台來自動生成描述。但不用出現在規則中。—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23:22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15:22 (UTC)

与主题不是很相关的问题

第一是noteTA的优先级,为何我的全局设置是不转换但是浏览使用noteTA的页面时看到的输出都是转换过的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建议那些不是直接调用到最终输出页面的中间模板(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具体的例子比如这个:Template:斯里兰卡国家简称)不要使用手动转换,因为在调用的时候会产生错误。  Mu©dener  留 言  2008年4月25日 (五) 20:20 (UTC)

整合意见后的草案

(本来这件事该昨天就做的,结果我玩游戏去了>.<)在User:PhiLiP/Wikipedia:地区用词处理修改了一下上面讨论中争议较大的部分段落文字,如果后续讨论已经没有较大的争议了,那么我便将它移动到wikipedia名字空间下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6日 (六) 18:11 (UTC)

  • 未填滿的noteRTA可否自動顯示「本noteTA未填滿,請盡快完善」字樣,並歸入category:不完整NoteTA
  • 現在的按鈕圖示一點也不好看,還是從前那個較好。修改按鈕圖示前可否先取共識?
  • 參數選項可否增設「多項合併」以節省空間?例如填「zh-tw+zh-hk:澳洲」,顯示「台灣+港澳:澳洲」(現在是台灣:澳洲; 香港:澳洲)。
以上:YunHuBuXi 2008年4月29日 (二) 11:46 (UTC)
只回答第一个与第三个:现在的ParseFunctions无论我们在前台怎么写都不能完成阁下所要求的功能,因为ParseFunctions根本没有提供对字符串进行处理的功能。(阁下如果有神通能将StringFunctions这个插件弄上维基服务器的话,我亲自来写这两个功能)—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9日 (二) 12:00 (UTC)
原來是技術問題…這份草案我全然同意,就只有不太滿意noteTA的按鈕圖示而已。YunHuBuXi 2008年4月29日 (二) 12:08 (UTC)
我倒覺得沒什麼問題,支持新的。Stewart~惡龍 2008年4月29日 (二) 14:25 (UTC)
回答一下2,原先的图示是AT两个字母,这让读者不明所以,故改文汉字。应当说汉↔漢能形象反应这种互相转换。看到你喜欢原先的色彩,就先回退到原先的色彩,从美观计,中间的“↔”符减去。在保证形象易懂下,可以提出你自己的图示,可以在这个模板{{CH/logo}}中修改并能立即生效。原先的字母不要考虑了。— fdcn  talk   — 2008年4月30日 (三) 22:46 (UTC+8) — 2008年4月30日 (三) 14:46 (UTC)

开始后续的工作与讨论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了,后来的草案修订稿并未遇到其他的争议,因此现在已移动到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上,并由Fdcn兄根据上个星期对{{NoteTA}}系列模板所作的更新修订了一部分内容。

此外,还根据Wikipedia:繁简处理Wikipedia:地区词处理的大致内容概括建立了一个新的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页面,旨在作为维基百科字词转换系统的总括页面。我个人的意见是并不需要将繁简处理地区词处理合并到字词转换处理当中,而只在字词转换处理页面中通过{{main}}设立主页面,以避免混淆。

目前还需要的后续工作与讨论,其一是对Wikipedia:繁简处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以分离旧有的地区词转换说明;其二是为地区用词的全局转换候选提供完整的投票方案(现在的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中已提供了一个方案,如无异议则可直接采用);其三则是在完成上述二项之后,让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繁简处理Wikipedia:地区词处理成为正式的指引,我个人建议采用在两周内无人反对即通过为指引的方式。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3日 (六) 10:58 (UTC)
非常同意訂立為指引,希望再有兩星期時間讓大家研讀。Wikipedia:繁简处理中的大部分內容應清除(很多已在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中),僅保留對繁簡字轉換的政策、規則,同地區詞轉換并列。— fdcn  talk   — 2008年5月4日 (日) 01:10 (UTC+8) — 2008年5月3日 (六) 17:10 (UTC)

一問,zh-hans、zh-hant在{{NoteTA}}中是不是只在基本的繁簡轉換也會出錯的時候才有必要填上?Stewart~惡龍 2008年5月5日 (一) 18:29 (UTC)

最合理的方式本来应当是zh,zh-hant,zh-hans都不要填,zh-hant,zh-hans在繁簡轉換出錯纠错时填。但现在的技术实现还有不合理之处,变成了为在zh-hans,zh-hant,zh下要正确显示,必须填写了。在技术完善之前,目前是不做要求,由用户自行按需填写,但不要阻碍填全zh,zh-hant,zh-hans的努力。— fdcn  talk   — 2008年5月12日 (一) 03:30 (UTC+8) — 2008年5月11日 (日) 19:30 (UTC)
「还有不合理之处,变成了为在zh-hans,zh-hant,zh下要正确显示,必须填写」可以再解釋一下嗎?Stewart~惡龍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目前是,如果不填,在全文转换代码-{A|}处或noteTA处的显示会出错。不过,目前菲菇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技术客栈里有说明。也许,真的可以不用填写它了。— fdcn  talk   — 2008年5月21日 (三) 02:00 (UTC+8) — 2008年5月20日 (二) 18:00 (UTC)

已经大概过了两个星期了,并未有其他的改动意见产生,根据先前的成为指引的方式,今明两天这一系列页面便即将成为正式的指引。因此,如果您对此还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尽快在这里发言,让我们了解。—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20日 (二) 16:16 (UTC)

就是很不喜歡一定要填zh-hans、zh-hant。慣了只填cn,tw,hk。另外,條目調用CGroup時能否隱藏內裡的轉換。YunHuBuXi 2008年5月20日 (二) 16:25 (UTC)
也有些情況是為防止字詞的過度轉換,因此加入填寫zh-hans、zh-hant的。zh就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填了,為了統一整個條目在「不轉換」下的用詞?Stewart~惡龍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我认为都不必要填。防止过度转换其实可以在全局中进行。— fdcn  talk   — 2008年5月21日 (三) 02:00 (UTC+8) — 2008年5月20日 (二) 18:00 (UTC)
指引目前是哪幾個會列為正式?可以再重述一次嗎?Stewart~惡龍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Wikipedia:字詞轉換處理Wikipedia:繁简处理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三个指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21日 (三) 04:41 (UTC)
可以設置為指引了。— fdcn  talk   — 2008年5月24日 (六) 20:40 (UTC+8) — 2008年5月24日 (六) 12:40 (UTC)

沒有zh-mo

我想使用{{noteTA}}把特定字詞轉換為澳門專用詞, 但是似乎不支持zh-mo(noteTA清單中只使用zh-mo的話, 網頁右上轉換列表只顯示"zh-mo",有其他語言的時候連zh-mo都不顯示. 我訪問http://zh.wikipedia.org/zh-mo/條目名 找不到網頁.維基何時會支持zh-mo的轉換呢? 例子:自由大道(原名自由大馬路, 因為不符合國際慣例我就把它改名了;但澳門的確只會稱呼它為"大馬路") 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5:27 (UTC)

zh-mo禁用掉了。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6:40 (UTC)
為甚麼禁用, 甚麼時候禁用呢? 我對這問題的背景不太了解啊, 有甚麼歷史資料可以讓我查看嗎?我是覺得有需要把zh-mo放出來的。不會是對zh-mo歧視吧?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6:44 (UTC)
絕對不會歧視,但是MediaWiki:Variantname-zh-mo中確實禁用了!?
雖然我本身也對所謂的mo(澳門語言)不清楚,但是我也對此問題感到好奇。--Twhk2011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6:52 (UTC)
澳门用词大部分跟香港一样。--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03 (UTC)
所以我用zh-hk去轉換出"大馬路"就不恰當了。香港也稱作大道的。如果說到用語上的差異,主要就是政府架構、行政、教育、宗教和公共事業等方面了;其他諸如博彩、銀行、地產等大行業用語都是跟國際接軌的。但那就不等於要被zh-hk大一統了吧?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21 (UTC)
香港也可以叫作大馬路,反而大道卻是內地用得比較多吧?—ATRTC 2010年8月16日 (一) 11:31 (UTC)
香港和澳門的『馬路』都是泛稱,香港的街道制度中應該沒有一條路的正式名稱是『XX馬路』(除非是別稱),有『大馬路』出現的情況也屬於泛稱;澳門就不一樣了,『馬路』和『大馬路』都是正式街道名稱。詳見條目澳門街道。(我有參與這個條目,所以對這問題還是比較熟悉的)至於例子,你不知道香港有『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中』和『皇后大道西』嗎?成龍留了手印的那條『星光大道』呢?(據網絡搜索,內地其實也有『大馬路』的,只是非常少)。有點離題了,呵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13:47 (UTC)
但也不致於需要轉換吧,名從主人本來就是合理的。—ATRTC 2010年8月18日 (三) 02:40 (UTC)
針對你的回覆,如果澳門人香港人到葡萄牙或其他英語國家遇到en:Avenuept:Avenida,就會有著不一樣的翻譯了(XX大馬路 vs XX大道);如果你說要以官方定之中文稱謂為準,一者不符合使用者習慣,二者更多地方是沒有官方中文定稱的。名從主人是應該,所以如果可以有轉換,香港及其他華語地方的大道不會因為使用zh-mo而轉為大馬路;澳門的大馬路也不會因使用非zh-mo語言而轉換為大道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04:20 (UTC)
那在下沒意見。—ATRTC 2010年8月19日 (四) 00:49 (UTC)
不是靠MediaWiki:Variantname-zh-mo禁用的,而是在LocalSettings.php中设置$wgDisabledVariants禁用的。zhwp的地区词模式是逐步讨论开放的。最先讨论通过的是zh-hk,然后是zh-sg。但zh-mo和zh-my从未有人讨论过,因此在配置$wgDisabledVariants时便直接禁用了,同时这个还涉及到bugzilla:19019处提交的variant短链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8月15日 (日) 18:09 (UTC)
我加入維基還不夠兩年,『之前』的討論就沒辦法參與了。我應該如何提出啟用zh-mo轉換模式呢?zh-mo應存在的一個例證是:有些時候,澳門人會聽不懂香港人的話(反之亦然), 口語差異較書面語大。
基於澳門自身的文化地位的原因,除本土詞語,澳門人使用的詞匯多數是外來的。單單討論外來詞匯,有些是使用香港的,有些是使用中國大陸的,有些是使用台灣的;這樣中文維基目前用zh-hk去包含澳門詞語轉換的實現就不合理了。由於歷史文化源因,兩地的外文漢語音譯字詞也不盡相同。
我是一個程序員, 之前也不太理解zh-mo的涵義, 現在知道了就覺得有必要了。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6日 (一) 11:58 (UTC)
在互助客栈就可以提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8月17日 (二) 16:03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還是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這裏)?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5:31 (UTC)

順便問個zh-mo的界面問題。『參數設置』的『國際化』中可以設置『界面語言』為zh-mo, zh-tw...等,經測試發現以下現像:

  • 改為zh-mo,頁面右側幫助框中的連結會變成簡體字,『參數設置』中『确认您的电邮地址』為簡體
  • 改為zh-tw,頁面右側幫助框中的連結是繁體字,『參數設置』中『确认您的电邮地址』為簡體
  • 改為zh-hk,情況同zh-tw
  • 改為zh-hant,頁面右側幫助框中的連結會變成簡體字,『參數設置』中『確認您的郵箱地址』為繁體

請問這我遇到的情況都是有問題的嗎?我的『字體轉換』為zh-tw,是否有影響?字體轉換有甚麼用呢? 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5:28 (UTC)

后者(✓)已修复,前者指明是哪一个/些。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5:43 (UTC)
  • zh-hant: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另外條目編輯頁面扩展编辑按钮?為簡體
  • zh-mo: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询问处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條目編輯頁面扩展编辑按钮?摘要的下拉列表為簡體
怎麼zh-mo界面語言會有那麼多簡體項目啊,澳門還沒撒市置縣呢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6:11 (UTC)
以上FIXED--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9日 (四) 09:41 (UTC)
還有,我測了zh-mo和zh-tw,在編輯頁面中、保存按鈕下面的資料出處鏈向簡體重定向頁。另外取消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GNU自由文檔許可證著作權公有領域的連接的導航popup都是顯示簡體字的。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6:41 (UTC)
以上部分INVALID,部分WONTFIX--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9日 (四) 09:41 (UTC)

建立zh-mo語言轉換

早在本月中旬,我已在Project:互助客棧/技術中提出Project: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10年8月#沒有zh-mo菲姑維基食用菌協會說可以在互助客棧中提出。故在此不太考慮技術層面,重新提出zh-mo語言輚換的建立必要性。 雖然在網絡的世界中澳門人不會有很深的地域意識,澳門的網站都被視為同文同種;但是在實際應用上,zh-mo從來不是zh-hk的從屬,而不是上面互助客棧/技術Symplectopedia說的純粹的澳門用詞大部分跟香港一樣。。其語言因各種原因有更複雜的組成:

  1. 葡萄牙的事物:大部份澳門人會使用澳門或澳葡的稱謂,而非世界通行的稱謂。即我在上面互助客棧/技術提出的大馬路問題。
  2. 澳門的事物:每個地方文化都有的語言成份,雖然指的同一樣東西,但有不同稱謂。也是大馬路的問題,華語世界大多稱為大道,即en:Avenue
  3. 受台灣正統的影響:雖說澳門回歸了大陸,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是以台灣中華民國為宗的,語言也是之一。
  4. 受大陸統治的影響:大陸文化的強勢與壓倒性,使澳門語言滲透了很多中國大陸的成份。
  5. 鄰埠香港:即外面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但是也有些例外,男女性性器官香港寫作zh-yue:閪zh-yue:𨳍(雖通行假字),澳門則寫作"男字作一點","女字作一點"。夠娛樂了吧。(這點網上很難搜到的,算一手資訊了)
  • 文化影響
    • 澳葡
    • 東南亞
    • 日本

文字:澳門的繁體中文有一些不同於台灣、香港,例如雖然澳門人知道有"裡"的寫法,但是都基本上不會用,而使用傳統的"裏"。文字基本上與台灣一脈相承。 即便不研究以上的理由,zh-mo也沒辦法完全等於zh-cn、zh-hk、zh-tw或其他華文語言,是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的。

考慮到維基的全球視野和澳門的維基人也需要本地化的資訊,即使我沒能在前面的討論提出zh-mo致使之被"禁用",也請大家 重新審視:如果說zh-mo是zh-mo的附庸的話而沒獨立價值的話,zh-hk又何嘗不是zh-tw的附庸呢?

直不希望以後發現類似自由大馬路因國際慣例的原因由我親手「處死」自己的語言zh-mo——這對條目作者也是說不過去的。隨著我對澳門相關條目的豐富,我會發現越來越多例子去支持我的主張的。謝謝支持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5:40 (UTC)

澳门用词稍微跟香港有一点点不同就要求建立zh-mo的转换,那么海外华人的用词可能跟中国有差别,是不是要建立海外中文的转换?在中国大陆,北方跟南方的用词也有差别,是不是也要建立北方中文和南方中文的转换?如此一来,到底要设立多少种转换才肯罢休?--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9:21 (UTC)
我觉得在澳门的条目里可以(仅仅是可以,不是必须)用澳门的用词编辑,但设立专门的一个用词转换实在没有必要。--Gilgalad 2010年8月30日 (一) 21:05 (UTC)
我贊同Ivantalk的講法,因為zh-mo是很特別的,由於受到葡萄牙、香港、台灣三地混合影響,他們的語言時台時港時澳,澳門人口少也不是這樣欺負他們,這是澳門四百年歷史的特殊緣故。在歐洲國家,因個別地區特殊歷史原因,在語言上加以照顧是合理做法。Martinoei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21:26 (UTC)
從在下看來,上次和本次有關zh-mo的討論都有兩個問題,包括:
  1. 列舉的澳門專有字詞例子不足,只有大道大馬路一例,未足以示範澳門的書面用詞跟香港用詞存在顯著的(substantial)不同;
  2. 都未有一定數目的澳門維基人(特別是內容貢獻、編輯數量較多的維基人)參與及和議,回應疑問,在社群中形成共識(光是幾位澳門維基人的共識並不足夠,因為中文維基的目標是全球的中文使用者。其實,如果例子和人數足夠,要構成影響力以說服社群重開zh-mo並非難事)。
在社群中形成共識是很重要的。以影響力最大、社群多樣性最複雜的英文維基為例,哪怕只算官方/主流語言是英語的地區,都有來自美國(還未計算州之間的語言相異)、加拿大、英國(未計英格蘭各郡、蘇格蘭、威爾士等"countries"之間不同用詞[1])、澳洲、紐西蘭等,其中英美兩國之間的英語相異已有一條詳盡的條目記載了[2],轉換技術已經存在,各國各地也不乏要求啟動地區字詞轉換者,但為何還沒有出現英美加澳紐英語的轉換呢?就是因為英語社群也未達成共識。再看其他主要語言的維基百科,法語、德語、葡語、西班牙語等維基都開張快10年了,四語都是地區專有詞匯豐富的跨國語言,也沒有啟動地區字詞轉換。因此,以歷史原因而在語言上加以照顧,並非絕無可能,但亦非維基百科的慣常做法,中文維基現時分大陸、港澳、台灣、馬新轉換字詞,實在是討論千遍後達成共識的特例,而澳門並未作個別地區處理,亦非歧視,是現有証據未足以說服中文社群再次打破「只考慮語言,不考慮地區」的常規。
另外,考慮到澳門也通用粵語,在下忽發奇想,不如先請粵語維基百科社群先建立共識,在那邊把港澳用語先行分開轉換,作個試驗,看看效果如何。黃君一向大力支持粵語維基,亦甚有影響力,不如有勞在那邊宣傳推動一下?--Computor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23:30 (UTC)
zh-yue貌似没装字词转换。--达师147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0 (UTC)
zh-yue採用了JS方式提供字詞轉換,可於「參數設置」啟用,不過很難用,每次去一個頁面都要按一下「繁」或「簡」,以及不與Vector相容,只與MonoBook相容 (Vector會阻擋搜索位置)。-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2日 (四) 12:30 (UTC)

應設法提升公共轉換組的普及率

每次看到很多詞條總是掛滿一堆公共轉換組早就有的東西,但就是找不到任何一個轉換組掛在上面,如果你要更動還要一一細查轉換組,真的非常累人。應該要有一個方法告訴所有使用者公共轉換組的存在,並且鼓勵大家使用,以免這類工作總是曠日費時。--Gonbom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17:34 (UTC)

香港譯名與澳門譯名衝突的處理方式

新任教宗Franciscus,香港教區譯為「方濟」,澳門維基人Cdip150則指出澳門教區譯為「方濟各」,但zh-hk無法同時照顧香港人及澳門人的習慣。大家認為應該是否啟用zh-mo的內容語言變體,將澳門用詞與香港用詞分家?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14日 (四) 14:07 (UTC)

(~)補充,澳門使用「方濟各」的來源→[3] --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4:14 (UTC)

(!)意見,其實不只是新教宗譯名,其他範疇(尤其體育)也出現不少港澳譯名不同的狀況,茲舉數例:
原文 香港譯名 澳門譯名
UEFA Champions League 歐洲聯賽冠軍盃 歐洲冠軍聯賽[4]
UEFA Europa League 歐霸盃足球聯賽 歐洲聯賽[5]
FC Barcelona 巴塞隆拿 巴塞羅那[6]
Pepe 比比 柏比[7]
André Couto 古圖 高度[8]
要解決港澳不同用語,除了分開zh-hk和zh-mo,我也想不到其他辦法了。--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4:41 (UTC)
謝謝提供以上資料。回想當年字詞轉換系統運作尚未成熟,相信是為了簡化運作,才在zh-hk同時照顧香港和澳門的讀者(相比起更早之前zh-tw要照顧所有繁體讀者,zh-hk的出現已經是很大的進步)。現在字詞轉換系統已經成熟,IE、Firefox等瀏覽器也支援zh-mo語言代碼,看來是時候考慮將zh-mo從zh-hk分開了(但如果沒有獨立定義zh-mo的用詞,則仍會使用zh-hk的用詞)。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14日 (四) 14:53 (UTC)
(+)支持--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5:04 (UTC)
(+)支持港澳分家。——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4日 (四) 15:11 (UTC)
傾向(+)支持︰既然沒有獨立定義zh-mo的用詞仍會使用zh-hk的用詞,只要港澳字詞分家執行上不會太複雜,澳門編者可以輕易維護字詞表,我也支持提案。—Baycrest (作客) 2013年3月14日 (四) 15:41 (UTC)
(!)意見有關教宗中文名稱,港澳教區譯文不同,但可能是暫時的,雖然兩個教區獨立運作,但亦可能透過協商解決譯名問題,刻下澳門天主教區官方網站[9]未見有關新任教宗譯名的通告;香港天主教區的專頁[10]及公教報號外[11]已經確定使用「方濟」為譯名,在港澳繁體是否分家仍在討論時,建議條目以梵蒂岡官方中文網站[12]公布為準,並以註腳方式列明港澳天主教區對教宗譯名的不同譯法。暫時梵蒂岡較為官方的公布,算是梵蒂岡電台中文版本以「方濟各」為譯名[13]

另查香港以聖方濟為主保聖人的中小學及幼稚園,有聖方濟、聖芳濟、聖方濟各、聖芳濟各等譯法,因時、修會不同而見歧義,是為注。--史提芬.德廣 >.< 維基態度留言2013年3月14日 (四) 16:52 (UTC)

補遺:有關梵蒂岡使用「聖方濟」的例子,見天主教教理[14]1014條的註解:「聖方濟•亞西西,《太陽歌》:願我主受讚美...」,另1974條[15]註解:「聖方濟•沙雷,《論天主的愛》:(天主)並不願意每一個人遵守所有的勸諭...」,另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11月講道的中譯本[16]:「從古代隱修士到聖方濟亞西西,以及現代加入修會和各種運動的人...」--史提芬.德廣 >.< 維基態度留言2013年3月14日 (四) 17:13 (UTC)
本來我也跟你相同意見,但是他們給出其他條目的例子,說明不只一組字詞有上述問題。只要能解決技術問題我就認為可以支持。—Baycrest (作客) 2013年3月14日 (四) 17:00 (UTC)

如果港澳要分家的话,那我要川普也分家。何不问问马铃薯?--InstantNull留言2013年3月15日 (五) 23:31 (UTC)

原則上(+)支持港澳分家,畢竟zh-MO(澳門中文)是通用的語言編碼之一,應該與zh-HK(香港中文)分開處理。可是轉換系統近期沒人打理維護,只怕就算得到社群共識,也沒人能夠協助落實執行。--Hargau留言2013年3月16日 (六) 15:47 (UTC)
这个我可以去解决。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16日 (六) 16:32 (UTC)
(!)意見:最近一年數據[17]顯示來自澳門的瀏覽量只佔zhwp總數的0.9%,排在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之後,是否值得再開一個zh-mo存疑。--Mewaqua 2013年3月17日 (日) 13:21 (UTC)
言下之意是,小眾就別照顧了?--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3月19日 (二) 13:43 (UTC)
(-)反对如果这样就能开个新的zhwiki迟早要分裂,有意思吗?一些东西如豆花中国南北用法都不一样,的士也要来个更具不同地方干脆来个zh-bf和zh-nf?--Qa003qa003留言2013年3月20日 (三) 08:17 (UTC)
灯泡你的意思的话是不是维基百科的语言转换都要这样呢?以后大陆内陆发达后更具这些前辈搞出来的zh-mo来个各种版本,如果一定要纠结港澳译名问题去粤语维基百科玩吧,不要在分裂zhwiki了,中文现有的新马转换也很少用,只有在新马有译名不同于其他地区才会使用,这样搞个zh-mo的话估计要来个zh-sg和zh-my了,根据上面访问量的关系zh-us和zh-ca以及zh-au都可以来了。大陆也来个先根据方言分,然后省,然后继续。。。。--Qa003qa003留言2013年3月20日 (三) 08:24 (UTC)
(:)回應:zh-hk、zh-mo、zh-sg和zh-my都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代碼,是否分拆zh-sg和zh-my歡迎另作討論,但甚麼zh-bf、zh-nf、zh-us、zh-ca全部都是閣下原創,不可能這樣拆分的。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21日 (四) 12:42 (UTC)
(:)回應:对的但是人数使用量就挂在这里,真有必要?下面的说文化差异大,如果觉得大干脆维基分家算了,这样下去分家是迟早的事。--Qa003qa003留言2013年3月24日 (日) 06:54 (UTC)
(!)意見:轉換標籤是維持來自不同地區的用戶共同在同一個中文維基之下耕耘的運作基礎,如果不提供使用轉換標籤的機會,反而會導致分家(當初繁體與簡體中文版就是因為這樣分家的)。--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3月28日 (四) 09:09 (UTC)
                $variantfallbacks = array(
                        'zh'      => array( 'zh-hans', 'zh-hant', 'zh-cn', 'zh-tw', 'zh-hk', 'zh-sg', 'zh-mo', 'zh-my' ),
                        'zh-hans' => array( 'zh-cn', 'zh-sg', 'zh-my' ),
                        'zh-hant' => array( 'zh-tw', 'zh-hk', 'zh-mo' ),
                        'zh-cn'   => array( 'zh-hans', 'zh-sg', 'zh-my' ),
                        'zh-sg'   => array( 'zh-hans', 'zh-cn', 'zh-my' ),
                        'zh-my'   => array( 'zh-hans', 'zh-sg', 'zh-cn' ),
                        'zh-tw'   => array( 'zh-hant', 'zh-hk', 'zh-mo' ),
                        'zh-hk'   => array( 'zh-hant', 'zh-mo', 'zh-tw' ),
                        'zh-mo'   => array( 'zh-hant', 'zh-hk', 'zh-tw' ),
                );
'zh-hk'   => array( 'zh-mo', 'zh-hant', 'zh-tw' ),
'zh-mo'   => array( 'zh-hk', 'zh-hant', 'zh-tw' ),

有關教宗譯名最新進展

有關命名的爭議,源於澳門及香港兩個獨立運作的天主教教區,採用不同的譯名,香港教區在教宗專頁[18]及官方刊物《公教報》號外[19]已經確定使用「方濟」為譯名,而澳門傳媒在教宗當選時報道,澳門天主教區採用「方濟各」為譯名[20],最新發展是澳門天主教區官方刊物《晨曦》,在3月17日出版一期確定採用「方濟」為譯名(詳見:[21][22]),查澳門媒體在3月18日刊登的報道已改用「方濟」的譯名,(詳見:「新教宗就職大典今舉行 方濟親民作風受愛戴」《力報》P14,2013年3月19日;《方濟就職彌撒之際 指控出賣神父文件曝光》《力報》P16,2013年3月18日),雖然跟前後報道內容不符,但根據可供查證原則,足以證明澳門天主教區已採用「方濟」譯名,故港澳譯名分歧理應解決。--史提芬.德廣 >.< 維基態度留言2013年3月19日 (二) 13:00 (UTC)

且慢……看到Talk:方濟各 (教宗)的討論,有人指出天主教澳門教區另一個官方影視媒體《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寫着「方濟各」[23],而今天澳門的電視台仍然在用「方濟各」[24]。以我的看法現在還是未証實是穩定的,我想要先待一段時間,再看看各個媒體的翻譯狀況才下結論。--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3月19日 (二) 13:42 (UTC)
對於澳門教區對教宗的正式譯名,也許可考慮直接電郵(或致函)向天主教澳門教區詢問。--Hargau留言2013年3月19日 (二) 13:55 (UTC)

※後續教宗譯名確立請見Talk:方濟各 (教宗)#有關教宗譯名最新進展

疑似字詞轉換系統的bug導致分類錯誤

有些條目出現了疑似字詞轉換系統的bug導致分類錯誤的情形。大致是條目原始碼為Category:A,但是卻出現在分類「Category:B」的情形。

例如:

字詞轉換應該只會隨界面語言影響顯示字詞,像這樣即使不轉換繁簡依然分類錯誤的情形,應該是系統的問題吧

——michddastro (留言) 2012年1月10日 (二) 15:01 (UTC)

至少航天和太空不应该繁简转换,二者意思完全不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月10日 (二) 15:38 (UTC)
第一个疑似误报--达师218372 2012年1月10日 (二) 16:40 (UTC)
疑似航天=>太空(zh-tw) 求证是否可以删除此条--达师218372 2012年1月10日 (二) 16:41 (UTC)

更新第二列的內容,前二者因分類更新免去此問題,但是Category:广州汽车客运站方才添加入[[Category:公車站]]立刻就碰上此問題。不過Category:台灣汽車客運車站卻無。 ——michddastro (留言) 2012年1月19日 (四) 14:46 (UTC)

參考文獻只做繁簡轉換

原文說道

但我發現參考只做繁簡轉換似乎是可以實現的,代碼是-{zh-hans;zh-hant|{{reflist}}}-,這兩個語言可以互換。請各位再測試一下。-- By LNDDYL.(留言2014年10月5日 (日) 15:19 (UTC)

已經在韓戰條目測試,可行。 - Hammertkh留言2015年1月4日 (日) 04:03 (UTC)

《命名常規》與《地區詞轉換》

命名常規》規範條目名稱,至於條目內文出現的名稱,在《维基百科:地区词处理》中有「官方中文名稱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一節。由於《维基百科:地区词处理》並非《WP:RULES》,為減少爭議,建議社群討論以達成共識。以下列出一些方案以作討論:

  1. 一旦按命名常規確定條目名稱,條目內文(不論是主條目抑或是其他條目)出現該名稱時應使用條目名稱,但在首段列出各地不同名稱(如[25])。
  2. 一旦按命名常規確定條目名稱,條目名稱不作地區詞轉換,但條目內文(不論是主條目抑或是其他條目)出現該名稱時作地區詞處理(如[26]
  3. 一旦按命名常規確定條目名稱,在首段列出各地名稱後,條目名稱連同條目內文(不論是主條目抑或是其他條目)出現該名稱時作地區詞處理(如[27]

--Gakmo留言2018年5月12日 (六) 17:00 (UTC)

@白布飘扬歡迎討論--Gakmo留言2018年5月12日 (六) 17:02 (UTC)

  • 查看了一下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参考文献中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似乎都在讲过度转换的问题(专名词应该整体转换),感觉讨论不成立。如果是这样的话,个人倾向
    • 如果没有官方译名,命名按照先到先得,标题连同内文一同转换。
    • 如果有官方译名,命名按官方译名,标题不转换,第一次提及时列出各地不同名稱,内文转换。

这主要还是考虑到读者的最佳感受。如“磁盘”与“硬碟”,若正文全部以硬碟出现,对大陆读者来说,每次看到这个词都要想一想,势必影响体验。--Yangfl留言2018年5月12日 (六) 18:25 (UTC)

“磁盘”与“硬碟”不存在“名从主人”,无论标题还是内文,只需依照地区词全文转换,不需烦恼此问题。——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04:00 (UTC)
当然说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囧rz……--Yangfl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08:00 (UTC)
  • 个人倾向第一项,尤其是在主条目,内文跟随标题是为了题文一致,否则可能出现读者以为标题错误而贸然移动条目的情况。(如:[28]
  • 关于第二项,问题如上所述。
  • 关于第三项,等同架空《命名常规》“名从主人”的原则,条目的实际名称变得无意义。而且,突出名从主人,也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正确的名称,而不是以讹传讹。例如,有港台或海外华文媒体注意到了马来西亚当地的官方名称后,也开始跟随称为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等等(如:YouTube上的视频YouTube上的视频),所以坚持地方的非正式翻译是不必要的。——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04:00 (UTC)

@蘇州宇文宙武欢迎讨论。——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04:03 (UTC)

  • (!)意見:如果沒有官方譯名的話,個人認為應該允許他人以「硬套非本族語發音規則翻譯,令譯名與原文發音相差太遠」為理由,要求更改現有的譯名。有時候,「先到先得」這項規則,恰好會導致或者促進以訛傳訛。某K字頭用戶的命名風格就是最好的例子。【粵語文學大使殘陽孤侠歡迎加入反對病毒音譯名的行列! 2018年5月13日 (日) 06:32 (UTC)

请大家继续讨论,完成后可在命名常规加入「其他常用名称」一节,参见en:WP:OTHERNAMES--Gakmo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14:12 (UTC)

@白布飘扬请收手,不要再将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的中国大陆的官方译名换成马来西亚的名称。译名本来就是翻译过来的,只要符合各自的翻译规律,无所谓正确与否,谈不上“以讹传讹”。至于近来港澳台媒体开始逐渐使用马来西亚当地的官方名称,那可能只是因为直接复制转载自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报道而没有转换,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4:29 (UTC)
@蘇州宇文宙武官方名称才是稳定译名,其它地区的非正式译名都只是暂时性、变动不定,台湾公视等自制节目并非直接转载,不应否定其转变。另,之前马哈迪淡出政坛,所以无正式的官方译名,但如今进入内阁,就以官方译名为主——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14:42 (UTC)
官方不只是马来西亚一家官方,中国大陆有权力拥有自己的官方译名。另外,并没有反对条目名称使用所在国的官方译名,只是内文有各地区的用词转换,你不准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译名是何道理?如果按照你的观点,那地区用词转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4:45 (UTC)
“名从主人”是指主题人事物的拥有方自已定下的中文名称,不是其它地方的官方翻译,比如首尔,当年也是直接依照韩国官方的定名,而不是坚持依照中文各地区当时仍然常用的汉城来作地区转换。——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15:06 (UTC)
那是尊重韩方,不代表中国不能有自己的译名。我现在说人名,你跟我扯地名。好,就算地名,马来西亚很多地名的当地官方译名都和大陆不一样,那又如何?大陆不还是用自己的译名吗?中国驻马来西亚的那几个总领馆用的都是大陆的译名,马来西亚抗议了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13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事馆,不是说马来西亚当局用了亚庇,我们就要跟着用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21 (UTC)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是马来西亚官方规范当地华语的组织,不是规范全世界华语的组织!——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22 (UTC)
中国的总领事馆名称自然以中方为准,但大马的地名自然以大马为准,这就是“名从主人”的应用。——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15:31 (UTC)
“名从主人”原则仅仅对条目的命名有所规定,对条目的内文没有做任何规定,望好好了解。其他的我就不和你多废话了,告辞。——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35 (UTC)
@Gakmo我选3,因为做了地区用词转换,各地区的人自然会看到他所在地区的用词,还管其他地区怎么写的作甚?——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40 (UTC)

白布飘扬建議條目名稱和內文都作地區詞轉換,否則屬架空命名常規;但全面使用名從主人而忽視地區差異,這又會不會是架空了地區詞轉換?蘇州宇文宙武建議全面使用地區詞轉換,則與白布飘扬支持的方案處於兩極。如果各自堅持,解決不了問題,爭執只會沒完沒了([29][30][31]),這對各方都不是好事。下面提出妥協建議,希望大家考慮和討論,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條目名】:AAAAA(基於「名從主人」原則的條目名稱,條目名稱不作地區轉換,否則作地區轉換)


【首段】:BBBBB(官方譯名為AAAAA,港澳地區譯作BBBBB,中國大陸地區譯作CCCCC,台灣地區譯作DDDDD...)...

--Gakmo留言2018年5月13日 (日) 22:42 (UTC)

個人感覺標題和內文直接作地區詞轉換即可(即原始碼先到先得),按該地區最常用的名稱,並可以在引言提一下其他地區的翻譯。--【和平至上】💬📝 2018年5月14日 (一) 15:03 (UTC)
先到先得仅用于无关“名从主人”的各地最常见名称,现在讨论的是“名从主人”优先的情况下是否依旧以地区转换的问题,目前的地区词处理指引中有“官方名称应避免地区转换”之指导,且此前也有主人名称优先于常见名称的例子。——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4日 (一) 15:55 (UTC)
强烈抗议并坚决反对以“名从主人”为名进行语言压迫!!!个别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名从主人”原则的适用范围,变成了语言压迫,不准条目中出现大陆的译名,只准用大马的译名,简直就是霸道。要是这样,还要地区用词转换干吗,干脆全部改成你想用的拉倒了。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你大马区区不到一千万的华人,想要规范中国大陆14亿人怎么讲汉语,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2:29 (UTC)
那只是您的个人意见,“名从主人”原则不限于大马译名,而是尊重主人名称,全世界事物、包括中国大陆事物都适用,例如,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事馆在未来建立时,新马简体也不应当转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亚庇总领事馆,就如中华民国总统也不会因为某些地方的“一个中国”政策而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一样。——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05:32 (UTC)
我尊重大马自己使用你们自己的称呼,而且条目名称也用了大马的称呼,你们也要尊重我们有自己的称呼,这才是“名从主人”原则的真正意义。——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7 (UTC)
其实,各地区要如何翻译路人甲、乙、丙、丁,我相信维基人不会有太多争议,而且,我相信大陆乃至多数港台读者来说,一个外国人Mahathir叫作马哈迪还是马哈蒂尔也不是很重要,但对马来西亚华文用户来说则不然,事实上,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也多次向中国有关当局提出正名意愿[34][35],只是不知中国有关当局如何看待。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依照各地的官方用词在蔡英文马英九的条目挂上{{noteTA|zh-cn:台湾地区领导人;zh-tw:中華民國總統;zh-hk:台灣地區領導人;zh-sg:台湾地区领导人}},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实则必定冒犯大多数的台湾维基人,所以,名从主人其实也是出于基本礼貌,应当在方针中明确确立,以减少不必要的编辑争议。说真的,有时我会怀疑是不是台湾维基人比较“强悍”,而新马维基人是软杮子,才造成这样的双重标准?——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08:52 (UTC)
你不用扯到别的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翻译问题,本就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而台湾领导人那个并不是翻译问题,不可相提并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8:58 (UTC)
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译名,但对我们来说,是正名。就如前首相选定了“纳吉”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字(之前当地有“那吉”与“纳吉”两种译法),那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了,还需要再重新翻译吗?——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所以大家各自用各自的,井水不犯河水不就行了?你管我怎么叫他?你有这个权力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7 (UTC)
无主名字没关系,但这个不行,就像当年中华民国反对日本使用从英文“Republic of China”翻译过来的支那共和国一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09:24 (UTC)
马哈蒂尔、纳吉布等多次访华,中国官方的报道比比皆是,他们反对了吗?等你们反对了,我们接受了再说,否则都是废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38 (UTC)

难道使用“亚庇”为Kota kinabalu是破坏吗?,还有个人认为在这个讨论未完成前请不要擅自更改地区词,维基百科每个用户都是平等的,如果无法解决建议用投票代替讨论[開玩笑的]。这里我就先说如果小明去英国,他可能是Xiao Ming或是Siao Beng,这个就要看他个人国家的意愿了。也请各位维基人互相尊重,编辑不是破坏OK。 angys 2018年5月15日 (二) 07:47 (UTC)

@CherjauShensihaoO-ring玄云翼@春卷柯南Ginson LimJarl SverreBfyhdch@IOS314Cnvery1233也请讨论谢谢。 angys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0 (UTC)
请注意:先擅自更改地区词的是你们,之前很好地在用,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用法,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倒好,全部强行改成大马的唯一用法,那就等于没有地区词。你们倒打一耙倒是很溜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7 (UTC)

请各位围观的维基朋友(※)注意原本地区用词转换就是尊重各地区的不同习惯,解决因名称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纷争,这和“名从主人”原则一向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名从主人”规定的是条目名称,而内文用词就属于地区用词转换的功能,而且新马方面一直没有多大争议。不料最近某人以“名从主人”为由,强制将马来西亚译名作为所有地区的译名,也是因为我是国际关系专业,关心近来的大马大选,不然就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既定事实”了。他的逻辑是,既然大马官方说“马哈迪”,那么所有华人只能说“马哈迪”,不能说“马哈蒂尔”或其他的,这不是霸道,不是语言压迫是什么?照他的说法,中文维基的条目只能有一种名称,其他都不是官定的,干脆取消地区用词转换拉倒。所以大家可以明白这次的争议到底是由谁发起的,谁是没事找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2 (UTC)

话说回来,“亚庇”这个词,新华社也在用啊:"亚庇" site:xinhuanet.com领事馆网站上也说“州首府为哥打基纳巴卢(又称亚庇,KOTA KINABALU)”。这个译名可能参考[[Wikipedia:互助客栈档案室/2005年1月#條目名稱的選擇:舊金山|“旧金山”与“圣弗朗西斯科”模式]]更恰当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15日 (二) 09:09 (UTC)
是在用,但有主次之分,因为在正式场合用的是哥打基纳巴卢,而亚庇只是“又称”,当是兼顾当地的表述而已,和旧金山的例子还不一样。——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如果都在用的话,单纯从搜索引擎结果来看,也是“亚庇”占多呀(255,000条"亚庇" site:.cn、22,600条"哥打基纳巴卢" site:.cn)。--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15日 (二) 09:23 (UTC)
官定。——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38 (UTC)
强词无理,多重标准,无法苟同。罢了,静待维基社群定夺。——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10:29 (UTC)
首爾的例子若按蘇州宇文宙武的說法「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你大馬區區不到一千萬的華人,想要規範中國大陸14億人怎麼講漢語,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是否也要政治不政確的比人口再去爭韓國人能不能管漢字?我覺得按首爾的例子來說,就比較明確有「官方中文名稱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的適用條件。這就和特定讀者習慣未必有關係,而是尊重官方定的中文名稱吧。更進一步談的話,條目內文要怎麼處理也比較清楚了,就是回到上下文的需求,若是談到現代或官方的內容就還是用官方名避免地区词转换,但談是談到更早的近代史或前國族國家的時候,由於官方現代名稱在歷史上是相對較短暫的,就可以適度地用舊名或俗名,那些就可以來做地区词转换。這樣子就比較符合標準詞典或百科全書的寫法。討論這種問題,儘量把知識實体和名字分開,以知識實体出發為單元的是百科全書,以名字出發為單元的是詞典,這樣思考這問題或許有點幫助,我們這裡處理的問題是知識實体為主,次要的是對這個知識實体不同的名字要怎麼安排比較合理,那麼就得回到知識實体的上下文。--❦研究來源 hanteng 2018年5月15日 (二) 11:30 (UTC)
(+)支持Hanteng說法。 ——CommInt'l留言2018年5月15日 (二) 11:53 (UTC)
用首爾的例子不正確。因為首爾在正名後在各地均成為了常用的名稱,所以維基百科才使用首爾。現在討論的是常用於名從主人時不一樣的情況。--【和平至上】💬📝 2018年5月15日 (二) 12:58 (UTC)
楼上和平君已经替我回答了,我就不说啥了。首尔要不是中国官方认同,到现在中国大陆用的还是汉城,这个没啥好说的。而且首尔的例子恰恰能够说明,除非中国官方认同,否则大马的译名没有资格成为大陆的唯一译名,其他大中华地区也是一样。——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14:21 (UTC)
中国官方用语不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切,无论从最常用的原则还是名从主人来看,大陆用户最常用的也是“亚庇”,就连中国官方也不曾阻止民间使用,你又有什么权力阻止大多数大陆用户继续使用“亚庇”一词?——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6日 (三) 16:17 (UTC)
  1. 此外,地区词转换本意是为了让维基百科贴近各地读者的使用习惯,但除了习惯,资讯传达对百科来说更为重要。各地读者也应当有权知悉“主人名称”这样的重要资讯,不应被地区词转换变相掩盖。
  2. 指“名从主人”是“语言压迫”、“架空地区词转换”已然太过夸大。首先,名从主人对于非专有名词的地区转换没有影响。对于专有名词,“名从主人”主要应用于有显著中文名称的在世人物、企业、主权地方等等的主题所在条目,对于本身无正式中文名称的人事物则不适用。反之,坚持不使用主人名称反而带有强烈的“地域中心主义”兼漠视主人之意味,这绝非地区词转换之本意。——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6日 (三) 16:17 (UTC)
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复你关于这个话题,因为我发现你非常善于胡搅蛮缠,偷换概念,跟你多废话就是浪费时间。“亚庇”这个我承认比“哥打基纳巴卢”更简单易用,所以另说,但你不要以为就这一个就说明你的观点能够成立。你去查一下“马哈蒂尔”和“马哈迪”哪个在大陆更常用,结果不言自明,不让“马哈蒂尔”在条目中出现依然是语言压迫的表现。另,地区词转换什么时候掩盖了“主人名称”?你要表示照样可以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最后,你所谓的“名从主人”也只不过在大马使用,可能港澳也有使用但不是唯一的用语,说明你的所谓“名从主人”只不过是另一种“地域中心主义”,你没有任何理由把大陆的用法贬低为“地域中心主义”,更没有权力不让大陆版本显示大陆的译名。我将坚决捍卫被你剥夺的显示大陆译名的权力,建议社群通过投票解决纷争,虽然这一纷争其实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6日 (三) 16:58 (UTC)
其實蘇州的質疑是正確的,我亦認為應該跟隨下面的轉換原則:
  1. 官方常用譯名優先
  2. 報紙/地區官方常用譯名
  3. 民間常用譯名

如果三者有衝突,則以常用為先,如果沒有,則應該按照上述順序定轉換組使用的詞語--1233( T / C 2018年5月17日 (四) 09:35 (UTC)

個人認為任何地區都可以有自己的譯法。至於,正名是否可以蓋過常用名,應該基於各地區的官方決定。如果譯名只有大馬這樣認為的話,那麼大馬繼續使用就可以了,其他地區的官方機構認為有需要改的話自然會調整,否則應該沿用常用名。—AT 2018年5月17日 (四) 15:21 (UTC)
同意和平至上和AT的说法,另外苏州别太激动。马来西亚命名用在马来西亚简体转换即可,我是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强行把马来西亚的命名弄到大陆简体的转换里面,感觉上面白布飘扬一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上面说的首尔与这个不是一个概念,感觉hanteng和下面支持他的CommInt'l根本没有搞清楚其他人在讨论什么(或者因为见到是苏州发言就路过反对了)。--60.241.57.131留言2018年5月17日 (四) 16:20 (UTC)
已经回答过了,主人名应当比地方译名来得重要,这也是百科条目中的重要的资讯,过渡坚持地方用词反而落入了地域中心的通病之中。——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8日 (五) 05:52 (UTC)
不認為一個不受該地官方認證又不常用的名稱可以當作該地區的用詞。頂多,您可以說大馬是用這樣的名稱云云,直接全篇改動則不合常理,與地域中心也沒有關連。早前白俄羅斯名稱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白俄羅斯將官方中文名稱改為白羅斯,但是由於其他中文地區官方沒有跟隨改動,白俄羅斯也一直是常用名,因此儘管是官方名稱也沒有作更改。可見,官方名不一定就能夠取代常用名,除非該地區的官方機構帶頭修改或民間逐漸改變稱呼,否則強行更改反而可能違反命名常規。—AT 2018年5月18日 (五) 07:42 (UTC)
是的,像是丘达新丘英乐云升的例子,连当地中文媒体都不用的主人名称,自然可以忽略,但纳吉、马哈迪之类,不但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范)规范,也是马、新当地民间唯一使用的中文名称,而且语范也一直积极对外推广这些官方中文名称(见此),陆港台也有部份媒体跟进使用,所以应当比照哆啦A梦取代小叮当之例,在主题所在条目使用主人名,不作转换,而其它条目则可通融(考虑到不同时空语境需求、技术上也难以一一检查)。此外,非主人中文名称,如当地民间马来人物的通用译名,则可继续用地区词转换。——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9日 (六) 06:29 (UTC)
其它运用例子:拉曼大学拉曼学院、拉曼生(该院校的学生)这类固定的官方中文名称,不应再转换成“拉赫曼大学”、“拉赫曼学院”、“拉赫曼生”这样的译名;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不应被转换成“北韩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或“北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等等。这些都是“名从主人”优先于地区常用词的例子。——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9日 (六) 07:00 (UTC)
像拉曼大学虽然是用人名,但是中文字可是刻在校门外的,自己改了反而是宣传研究。(&)建議给那些看惯大陆和新马译名的用户加个各地中文名,像之前普腾未正名时也是有使用,同意白布的说法,但是如果各位不满意,建议在下方做个投票区,看看维基人的意见,也让双方心服口服。 angys 2018年5月19日 (六) 07:31 (UTC)
標題名稱我明白,但內文轉換為北韓有甚麼問題?JC1 2018年5月20日 (日) 13:58 (UTC)

(!)意見:你们也是,这还不好理解:马来才多少华人,马来华人想推广马来本地的汉语名称,因为觉得好听,但如果分开地区词显示,大陆的读者编者很可能就都读不到马来本地的名称了,或者说起不到满屏幕都是亚庇的“洗脑”(网络流行词语,非政治迫害用意)效果了。白布飘扬作为马来华人,希望能借刀维基百科宣传马来本地的译名,这样回国做生意交流的时候比较方便嘛。你们大陆人就不能照顾一下海外华侨,行行方便嘛,哈哈。我就呵呵。--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5月19日 (六) 08:56 (UTC)

(:)回應,也可以反过来说,这类资讯可以让各地中文圈朋友前来大马旅游时,不会因为不熟悉当地中文名称而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我也呵呵。——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19日 (六) 09:10 (UTC)
(:)回應“不会因为不熟悉当地中文名称而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维基百科不是旅游指南。--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5月19日 (六) 09:52 (UTC)

(*)提醒@SzMithrandir马来是民族名,马来华人不就是指华马混血儿??马来西亚简称“大马”,华人最多也叫大马华人,马来指的是马来人,我们可不是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我也呵呵。要不要也地区词一下 angys 2018年5月19日 (六) 10:32 (UTC)

一点疑惑

条目名称到底指什么?是第一行的大字?还是首段第一句的加粗字?--140.180.255.199留言2018年5月16日 (三) 18:02 (UTC)

条目名称指的就是条目的本来名称。。。有简体繁体之分,也有各地区之分,根据方针都按照条目所在地区的用法来定,大陆的就用大陆简体,香港的就用香港繁体,等等。第一行大字是显示出来的条目名称,不一定和真正的条目名称一致,比如简体版本显示出的第一行大字的就是简体,即使条目名称是繁体。——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7日 (四) 03:19 (UTC)
建议称作“实际标题”或者“地址名”;同时显示的标题应该叫“显示标题”、“显示名”。--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5月19日 (六) 08:43 (UTC)

投票表决

(注:投票不能代替共识,但能暂时解决纷争,故以简单多数决,获得最多票数的方案成为临时解决方案)

投票时间:2018年5月20日0:00~2018年5月26日23:59(UTC)
方案一(正在使用中的方案):条目名称遵从“名从主人”原则,使用条目描述事物(人、物、事件等)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新马简体版本:马哈迪);但其他地区语言版本依然显示该地区的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体版本:马哈蒂尔),在内文以“地区词转换”方式显示名称(注:此方案不反对在文中个别地方标明条目描述事物在其他地区的名称)。
  1. 应反方要求开此投票,先来第一票,某些人不要过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0日 (日) 03:46 (UTC)
  2. 我完全看不到有變更的需要,香港中文又是否需要名從主人使用马哈迪不作繁簡轉換?為甚麼不需要?假設威騰電子出了一項產品叫「XX硬碟」,是否全都使用XX硬碟不作轉換?JC1 2018年5月20日 (日) 13:54 (UTC)
  3. (+)强烈支持。同看不到变更必要。--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5月20日 (日) 14:24 (UTC)
  4. (+)支持,比较符合常理,也能方便读者。--胡葡萄 就是胡萝卜 2018年5月20日 (日) 14:27 (UTC)
  5. (+)支持。当初设立名从主人的原则,是过去十多年来,基于对编辑对条目编写和完善的主导性,既是善意推定、也是条目编写免入政治纠纷的原委,也是无数条目编写方向中最有效益的方法之一(结果导向)。“地区词转换”本身就极大地规避了这类政治纠纷风险,所以应当在能使用“地区词转换”时鼓励使用,而避免僵化因为对条目无意义的“控制”。相反,如果内文中全然使用某一地区用词用法,那么“名从主人”的原则坚持又有何意义?后者本身就存在逻辑谬误。彼时又会滋生出现因“条目用词都是B”而推翻“名从主人A”的原则,月经贴“繁简分家”的主张也会再次绵绵不绝。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5月20日 (日) 15:26 (UTC)
  6. (+)支持,我想既然要依當地用語的話,那麼是否大陸大馬的事物就要用簡體,港澳台就要用繁體,其他地區都不能轉換,這樣顯然無法讓人接受。地區用語與繁簡也是同樣意思,不能因為當地這樣說,就其他地區都必須跟隨。—AT 2018年5月20日 (日) 16:41 (UTC)
  7. (+)支持:命名常规解决的是“条目名称只有一个”这一前提下可能发生的冲突,而地区词转换不存在这一前提,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不应该强求条目中使用不常用名称;如果“主人”希望所有地区都使用某个不常用名称,应当先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这一变化,维基百科再被动跟进。--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2018年5月20日 (日) 17:01 (UTC)
  8.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妥协方案:条目命名遵从“名从主人”原则,而地区词转换遵从当地最常用名称:这样并没有完全摒弃在地区词上也“名从主人”的可能性。对于“主人名”,维基百科可以有一些滞后,等到大多数人改口后再改也不晚。“不要通过改变维基百科来改变大众的看法,要通过改变大众的看法来改变维基百科”。--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21日 (一) 06:54 (UTC)
  9. (+)支持,维基百科不是用于推动标准译名的场所。--Yangfl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07:22 (UTC)
  10. (+)支持:比较支持方案一,是,大马的条目就应该写大马的译名,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我明白。但也需要考虑其他国家吧?其他国家的居民可能在新闻、聊天都使用他们那里的译名,在维基百科却硬生生地改了?不是很支持这样。每个地区有自己的文化,语言自然不同。--水瀧巢穴 2018年5月21日 (一) 08:41 (UTC)
  11. (+)强烈支持: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zh-cn、zh-hk、zh-mo、zh-tw、zh-sg是否应当随着zh-ma更改地区词。请问,地区词是什么意思?都改得跟你一样,还叫地区词?今天是这个城市,明天是那个城市,后天怕不是外国人的译名就要改。我上面呵呵这两位马来西亚华人朋友,还反被呵呵;求求你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反对。--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5月22日 (二) 03:51 (UTC)
    先说一下,我只是说马来不是马来西亚,绝无恶意,如果这方案通过我也不会去“搞破坏”,谢谢。 angys 2018年5月23日 (三) 05:32 (UTC)
  12. (+)支持:除非名稱主體有實際行文或呼籲整個中文圈都應該使用其所選擇的中文名稱(例如首爾澤尻英龍華之類的情況),否則光只是官方有定中文名並不表示他/她/他們堅決反對其他中文譯名的使用方式,更不用說把這點套到中文維基的條目與內文命名方式。--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5月23日 (三) 07:19 (UTC)
    @SElephant方案二就是要强调“尊重主人意愿”、“名从主人”,马来西亚官方所设立的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其实一直积极对外推广要求各地使用他们规范的马来西亚地名、马来西亚官职名称、马来西亚官员名字等官方事物的中文名称,而两岸三地也有不少媒体跟随使用,但在这里却一直被莫明其妙地转换成其它非主人名。才会想要在方针中确立这一原则。——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3日 (三) 08:47 (UTC)
    积极推广,别人答应了吗?莫名其妙?你是说中国官方一直是“莫名其妙”吗?这里是反映各地中文用语的地方,不是给你一家“正名”强制推广的地方!——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3日 (三) 08:59 (UTC)
    我認為首爾、澤尻英龍華乃至於馬來西亞(如果真的找得到資料證明馬來西亞官方有積極希望其他國家採用其譯名版本)的狀況,都是特例,但方案二的主張是只要人事物的主人有自己選擇的中譯版本,其他地區不管是否有更常用譯名都得遵從,我認為那是矯枉過正了!舉例來說,有不少英國的政治人物都有替自己取中式的中文姓名,但他們並沒有強調中文圈「只能」用這個名字稱呼他/她而不能使用常用的英譯中名稱;某個外國城市可能有在官網放置中文頁面,上面有自己選擇的中文譯名,但並不一定會積極要求所有中文圈都採用一樣的譯名。因為此處在討論的是一個通盤性的議題,所以我還是會以「最廣用稱呼方式」這個基本原則為優先,若馬來西亞政府有其特殊的主張方式,應該是另外以特案討論,而不是去更動原始的命名原則。--泅水大象訐譙☎ 2018年5月23日 (三) 09:16 (UTC)
  13. (+)支持,不認為需要更改。--B dash留言2018年5月23日 (三) 14:02 (UTC)
  14. (+)支持,附议上面的支持票。--门可罗雀的霧島診所从头来过继续奋斗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8年5月26日 (六) 14:30 (UTC)
方案二(反方想要推动的方案):条目名称遵从“名从主人”原则,使用条目描述事物(人、物、事件等)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新马简体版本:马哈迪,例如臺灣正體版本:朝鮮),其他地区语言版本即使有其他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最常用马哈蒂尔,例如臺灣正體版本:北韓),但在内文依然全文都使用条目描述事物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体版本:马哈迪,例如臺灣正體版本:朝鮮)(注:此方案不反对在文中个别地方标明条目描述事物在其他地区的名称)。
  1. (+)支持——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0日 (日) 12:10 (UTC)
  2. (+)支持 angys 2018年5月20日 (日) 13:25 (UTC)
  3. (+)强烈支持。(題外話:如果投票結果中一方佔總票數的三分二或以上,我認為已可視為共識)ŚÆŊŠĀ即使感動了蒼天,時光未返。 2018年5月20日 (日) 13:38 (UTC)
    本投票为简单多数决。--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5月20日 (日) 22:20 (UTC)
  4. (+)支持。另有疑問,U:Gakmo最初2號方案是否不須修改方針? ——CommInt'l留言2018年5月20日 (日) 16:04 (UTC)
    方案二也是要修改方针,因为之前的方针《命名常规》里的名从主人并未限制使用地区词转换,倒是指引《地区词处理》提到了“官方名称应避免地区词转换”之语。如果这次修定被否决,那么地区词处理的这句也就和方针抵触而必须移除,以后有人转换官方名称或许也不受限制了,例如李宗仁以后的“中华民国总统”大概也可以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之类,毕竟陆港澳新马官方都不承认中华民国嘛。反过来,台湾正体如果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转换成“大陆领导人”也就名正言顺了。——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15:20 (UTC)
    这个例子就是扯,李宗仁什么时候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了?新中国建国后他根本没到过台湾好吧?有点历史常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7 (UTC)
    李宗仁以后,久坐电脑刷维基损伤视力,(&)建議阁下多向远处眺望一会。--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5月22日 (二) 19:26 (UTC)
    @SElephant想听听您的意见。——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15:43 (UTC)
    这次投票不涉及方针,至多涉及《地区词处理》指引。--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5月22日 (二) 19:26 (UTC)
  5. (+)支持。個人認為在主體本身或主體所在地機構/官方通訊社確認官方譯名後,應尊重對方意願。zh-cn、zh-hk、zh-mo、zh-tw、zh-sg五種版本在官方譯名確認前有權利使用各自的譯名。Bfyhdch留言2018年5月23日 (三) 03:12 (UTC)
  6. (+)支持IOS314回退员留言2018年5月24日 (四) 14:13 (UTC)
中立

结果

投票已结束。——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09 (UTC)

公布结果:

方案一:14票
方案二:6票
中立:1票
总票数21票,方案一以最高票数14票胜出,且占总票数三分之二,基本可视为达成共识(用方案二支持者之一的话来说)。请方案二支持者、此议题的主要讨论者确认。——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09 (UTC)
@白布飘扬*angys*Sanmosa请确认。三位是一开始就关注这个议题的,当可代表方案二支持者们。——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12 (UTC)
既然寡不敌众,那么纳吉,马哈迪我会让他地区词的,这样就没有争议了吧,反正您们认为中国官版的比较适用,这个我会调整。 angys 2018年5月27日 (日) 04:52 (UTC)
@蘇州宇文宙武你自己說的:「投票不能代替共識,但能暫時解決紛爭,故以簡單多數決,獲得最多票數的方案成為臨時解決方案」,始終還是臨時的,最終方案還是要經過社羣廣泛商討。當然,以方案一作為條目現時的狀態,我不反對。ŚÆŊŠĀ粉飾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1:10 (UTC)

意见

注:以上投票提出者(也是遵从反方意见)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9日 (六) 13:46 (UTC)

(?)疑問@蘇州宇文宙武两方案第一句表述会不会引起条目名称只有“名从主人”这一原则的歧义?因为WP:NAME不止“名从主人”这一条,“名从主人”也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5月20日 (日) 21:48 (UTC)

(:)回應:已经标明了“最常用”,应该不会有歧义,何况这只是一个针对个别行为的争端解决方案,不是正式方针。——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05:20 (UTC)
“这只是一个针对个别行为的争端解决方案,不是正式方针。”划重点备考。--140.180.246.217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20:37 (UTC)
这是关于《地区词处理》“避免转换官方中文名称”这一指引的存废讨论。——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3日 (三) 06:14 (UTC)

[36] --Gakmo留言2018年5月30日 (三) 17:22 (UTC)

《命名常規》是否需要修改?--J.Wong 2018年6月1日 (五) 05:22 (UTC)
另外,參考《繁簡處理指引》,《地區詞處理》是否需要確立為指引?--J.Wong 2018年6月1日 (五) 05:36 (UTC)
可以改一下,加入最新共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6月2日 (六) 11:57 (UTC)

免責聲明

如果有維基人堅持要轉換官方詞的話,我不會為他們承擔受全域鎖定的風險。之前伊利莎伯綫已經因為「綫」字而鬧出一場風波了,如果大家堅持要違反方針轉換官方詞的話,後果自負。ŚÆŊŠĀ即使感動了蒼天,時光未返。 2018年5月21日 (一) 04:16 (UTC)

这是在人身威胁吗?谁能解释一下说的是什么意思,没看懂。——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08:21 (UTC)
Talk:橫貫鐵路#伊利莎伯綫——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15:01 (UTC)
两个例子不一样,一个是译名,一个是原名。另,还是不明白“全域锁定”“后果自负”是什么意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5:13 (UTC)
“纳吉”是人家的中文名,但也被强行转换成译名纳吉布了。其实马来西亚有不少非华人都有自己的中文名,但经常被当作译名而被强行转换。——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15:48 (UTC)
中文名不是原名,谢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4 (UTC)
哦,邓小平蒋中正也不是原名。——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5月23日 (三) 06:03 (UTC)
你非得断章取义是吗?纳吉布平时用中文吗?他又不是陆克文。邓、蒋不是原名,但后来改成小平、中正了,如果他二人在大马有其他名字是更常用的,我也不会反对在大马版本使用,但有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3日 (三) 09:03 (UTC)
还有如果方案一通过,那么Kota Kinabalu在大陆简体就可以用哥打基纳巴卢(亚庇),反之方案二通过就使用亚庇(哥打基纳巴卢),其他地名比如旧金山还是五山城也是如此。(某百科的机场也称亚庇机场网站,且两个都有被大陆使用,保留音译和贯称)。至于马哈迪和纳吉若方案一通过则需要置放各地中文名模板也希望马来西亚政府日后若可以获中共首肯采纳马方官译,那么到时才废除此条规则(可能吗?)

另外很多时候如果穆斯林本身不常用自己中文名,那就可以跟转换规则,莫哈末尼查努鲁伊莎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陈升顿我就不太懂了) angys 2018年5月21日 (一) 15:55 (UTC)

限定条件

又看了一遍讨论,我依然大体上支持方案一,但我希望澄清一点:我们在这里说到的官方名和地区词,都只是针对的是从另外一种语言音译过来的写法,而不是某个地区对固有中文名称的用法。举例如下:

  • “纳吉布”和“纳吉”都是马来语中“Najib”的音译,因此应用方案一没有问题。
  • “中华民国总统”是固有的中文名称,不能因此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或在zh-cn加上带有不承认之意的引号。(引用目的的引号是可以而且应该cn、tw一致的,如本行)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24日 (四) 14:32 (UTC)

zh-my

現語系轉換沒開放"zh-my"參數,以簡體優先順序"zh-my"會被"zh-cn"、"zh-sg"涵蓋,近年來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落實推廣官譯華語,與新加坡用詞逐漸顯示差異,像最近整理聯合國際影業條目,馬新譯名就出現「聯合國際影業」(馬來西亞)、「聯邦影業」(新加坡);更別說去年馬來西亞規定Facebook用「臉書」,也異於新加坡常用的「面簿」,馬新華語用詞差異越來越大[37](2007年當時),是不是該考慮啟用"zh-my"參數了?--Justice305留言2018年3月1日 (四) 14:16 (UTC)

倾向于(-)反对,目前没有看到能够证明马国将华语设为国家官方语言的法律,如果这都能逮到差异就多开标签,那我是不是可以说美籍华人的口语和书面语跟大中华区有那么点区别,于是我也要开个zh-us?--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日 (四) 14:35 (UTC)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現由教育部副部長兼任主席,代表官方觀點發布譯名,也對大陸譯名有意見[38],人家都要走自己的路,官方的東西不能跟其他地區華人自己使用的用詞相提並論。--Justice305留言2018年3月1日 (四) 14:46 (UTC)
(&)建議咨询更多维基人的意见,才来决定是否使用。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3月3日 (六) 17:45 (UTC)
(+)支持马新分家,就像香港中文与澳门中文分开显示一样,而且马来西亚华语的使用者比澳门繁体的使用者要多得多了。——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1:03 (UTC)
@白布飘扬:请问目前马国哪条法律有规定马来语和英语以外的官方语言?--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4:49 (UTC)
与这个有关系吗?马来西亚宪法保障所有人有学习与使用各种语言的权利,教育部设有华文组,国内有一千多所国立的华文小学,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为教育部所管理,对国内华文教学与规范有约束力。——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5:01 (UTC)
以同样的理由,您完全可以多开几个讨论去支持美国繁体(zh-us)、澳洲繁体(zh-au)、日本繁体(zh-jp)、韩国简体(zh-kr)、英国繁体(zh-uk)、俄式简体(zh-ru)、巴西简体(zh-br)……没有国家不存在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教学她的机构,所以干脆每个国家的华人都自己主张自己语言的“准独立性”,都去建立自己的“zh-XX”吧。--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5:10 (UTC)
马来西亚华语有官方规范,是个公认的存在,相比之下,美国中文不成一系,所以仅仅是个红链而已。同理,藏语维吾尔语吴语闽南语文言文也不是任何地方的官方语言,所以元维基也不该让其成立?——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5:30 (UTC)
后者这些其实真得看情况,达利语是除普什图语以外的另一种阿富汗官方语言不假吧,但元维基语言委员会照样找理由拒绝其建站,葡萄牙和巴西两国的葡萄牙语之间区别恕我直言比中文差别还大,他们照样以存在语法统一改革英语Reforms of Portuguese orthography为理由拒绝拆分(12)。--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5:38 (UTC)
现在又不是谈拆分中文维基,只是添加地区词转换系统而已。如果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差异可以被无视,那澳门繁体与香港繁体其实又有多大差异呢?——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5:48 (UTC)
现在中文维基有五套地区词转换系统,“一个中国”就占了其中四套,相比之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两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中文使用者比港澳人口还多,却被迫挤在一起抢用一套马新简体,如此厚此薄彼,说不过去吧?——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0日 (六) 16:48 (UTC)
关东地区关西地区人说的岛国话之间互通也是挺困难的吧,那为何他们要挤在一个日语维基呢。--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1日 (日) 09:30 (UTC)
就我台灣人的眼光來看,方言跟語言規範是不能相提並論,馬來西亞華語是列入華語教材的,所以有些用詞不符習慣也有華人社群反彈。--Justice305留言2018年3月11日 (日) 23:57 (UTC)
說的好像巴西葡語澳門葡語只是方言而已[開玩笑的]。--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2日 (一) 03:47 (UTC)
(+)支持,其實分家是合理的。理應只諮詢馬來西亞華人即可。--T   /1233/   C 2018年3月13日 (二) 07:45 (UTC)
@1233:所以您去支持葡語維基分家吧,也以「理應只諮詢葡語用戶即可」為理由去提請吧。--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3日 (二) 11:10 (UTC)
的确,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完全是本地化的母语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课,也是各科的教学用语,华小的华语地理课没有长江黄河,只有拉让江彭亨河;没有泰山喜马拉雅山,只有神山大汉山;没有东海南海,只有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点与其它国家把中文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来学习、以介绍中国为主要题材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4日 (三) 17:20 (UTC)
@白布飘扬:请问我是不是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葡萄牙人根本不懂得气候变化对森林的毁灭性影响,只懂得在地中海多开几条热门豪华的海上航线;他们不懂得建造里约热内卢地铁时可以同时植树造林,只懂得在里斯本地铁的站台地板和墙壁上涂鸦自诩皇帝;他们也不需要宣传亚马孙河是怎样前脚被砍树后脚被种花,只需要天天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多带头耍脾气就行...是么?--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5日 (四) 08:45 (UTC)
而且我上面也没有绝对反对,只是暂时表态倾向反对,如果有什么有实质性变化的条件发生的话(比如你们马国修改宪法承认你们的华文是马来语英语以外的第三种国家官方语言),我当然可以转向支持。--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15日 (四) 08:52 (UTC)
葡萄牙和巴西之间有“葡萄牙语正写法改革”,但新马之间与两岸三地不存在“华语正写法改革”,也没有人要成立“马来西亚华语维基”,只是启用元维基早已设定的zh-my而已,所以,您的反对显得强词夺理。——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3月15日 (四) 13:08 (UTC)
(+)支持,那我也問問反對者:如果不啟用zh-my,那「Facebook在馬來西亞用『臉書』,新加坡用『面簿』」要怎樣解決?難道要強迫大馬用戶看星洲用的「面簿」?--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8年3月16日 (五) 14:21 (UTC)
或者這樣說吧:其實zh-my的參數對其他人沒有影響,為何不啟用,況且現時zh-sg和zh-my的分別已經開始出現了。--T   /1233/   C 2018年3月19日 (一) 17:32 (UTC)
@Cdip1501233:肯定還是有影響的,至少會顯著影響目前Parsoid對語言變體支援的進度(phab:T43716)。--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3月20日 (二) 03:14 (UTC)
如果是創造新的變體(如:zh-us、zh-au等等),那麼才會有影響。但zh-my是一早就已經啟用的變體,中文維基衹是一直把它隱藏着而已,故現在並不是創造一個新的變體。如果Parsoid連已有的變體都還沒全部支持,那是Parsoid的問題,不是zh-my的錯。--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8年3月20日 (二) 04:02 (UTC)
好像zh-mo也是因为部分用语(主要和基督教相关的)与zh-hk而分割的。我认为没什么不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20日 (二) 04:23 (UTC)
(+)强烈支持,我能夠善意推定用戶有自己的憂慮而認為不必要,但就我來看啟用zh-my並沒有不妥。一下子說不寫在該國憲法裡面的語言不予承認,我不認為這是應有的態度。我認為維基百科的精神就是要中立於政治力干擾之外的,因此我認為這種理由不構成反對的依據--尤其是在馬來西亞官方對於華語文教學的阻撓一直以來都是有目共睹的狀態下。一下子又擔心各地各種方言的人們都會設立自己的轉換組--老實說,與我們何干啊?在這裡討論的是zh-my,扯其他語言進來在我看來只是無理取鬧。誠如其他用戶所言,在官僚層面上其實不會遭遇那麼大的阻力(不用上到metawiki),因此我認為是可行的。-- Tom282f3 2018年4月22日 (日) 16:16 (UTC)


整理條目又發現馬新譯名問題,馬來西亞電影中文片名《败者为王》,但新加坡就是採英文翻譯成《李宗偉》[39][40][41],該片還會到大陸、甚至台港上映,馬新摻在一起到時要如何區域用詞轉換?馬新用詞差異不能不正視,若無爭議,煩請熟悉作業的維基人申請啟用"zh-my"參數。--Justice305留言2018年3月26日 (一) 02:36 (UTC)

其实甚麼人能提出開放"zh-my"參數

RT。ŚÆŊŠĀ 2018年4月6日 (五) 14:52 (UTC)

原则上,任何维基编者、读者都可以提出。——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4月7日 (六) 16:38 (UTC)
@Sanmosa白布飘扬:请不要这样说大话可以么,基金会官方职员不松口同意,谁也启用不了的,最近C区要求卸载Flow被拒绝一事就是例子。--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2 (UTC)
请别偷换概念,人家明明问“谁可以提出”,不是问“谁来执行”,况且,meta早就建立了zh-my的选项,只是中文维基没有正式启用而已。——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4月8日 (日) 04:49 (UTC)
贊同白布飘扬的話,感覺這樣隱藏不是辦法。--1233( T / C 2018年4月9日 (一) 12:28 (UTC)

请关注#關於地區詞的公共組轉換--Yangfl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3:21 (UTC)

關於地區詞的公共組轉換,暫時可以使用Bot點解zh-my的參數,這並不是問題,重點是:啟用後的影響,以及如何啟用等問題並不是很難。--1233( T / C 2018年4月14日 (六) 03:24 (UTC)
见上述讨论,zh-my通过有望,现在就是研究一下通过后参数调整问题的时间,毕竟当前各种转换量还是非常大的,用bot势必要影响全局。--Yangfl留言2018年4月14日 (六) 05:32 (UTC)
除了公共组转换,在未特别列出的情况下,zh-my可以默认跟随zh-sg(或者相反),如果zh-my与zh-sg从缺,则跟随zh-cn或zh-hans。——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4月27日 (五) 16:03 (UTC)
这当然是最好的处理方法,问题就是目前的fallback机制问题太多,几乎每条都要手动添加(那个讨论没人关注被抽掉了)--Yangfl留言2018年4月27日 (五) 17:36 (UTC)

以上关于启用zh-my的讨论是否已达成共识?--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08:34 (UTC)
@Stang:應該是的。概觀以上之討論,至少絕大部分人同意啓用zh-my參數。ŚÆŊŠĀ五四運動九十九週年了,知情權呢 2018年4月29日 (日) 08:53 (UTC)
好吧。@Wong128hk:进行公示?--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09:35 (UTC)
现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如有意见请速提出。--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15:46 (UTC)
不反對,而且支持啟用zh-my參數。請相關處理相關技術問題(主要是NoteTA批量添加相關zh-my轉換詞)後進行啟用動作。以上。--1233( T / C 2018年5月6日 (日) 14:09 (UTC)其實沒有技術問題wwwww--1233( T / C 2018年5月6日 (日) 14:17 (UTC)

(…)吐槽为何维基转换系统还是“马新简体”呢,讨论的旁边那栏应该有“马来西亚简体”选项了,另外各位如果有空不妨去找找马新用词差别,并加以转换,该有马来西亚IP阅览维基时默认使用马来西亚简体,阿卜杜拉是阿都拉不是人人都懂。 angys 2018年5月6日 (日) 15:17 (UTC)

(&)建議如果能每個地區的中文都能選[地區],然後才[繁簡]就好了,因為每一個組合的中文都有人使用。Pigppp留言2018年5月19日 (六) 17:19 (UTC)
这可能得去向mediawiki求添加功能了。--Yangfl留言2018年5月21日 (一) 15:06 (UTC)

請各位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用戶留意,請充分諮詢並尊重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華語用戶的意見。此處似乎只有User:白布飘扬一位馬來西亞用戶?我見到幾個問題:

  1. zh-my的中文標籤,User:1233提議用「大馬簡體」?應該使用「大馬」,還是「馬來西亞」呢?
  2. 請各位以中英文留言時,留意馬來西亞人=Malaysians,馬來人=Malays。華人是馬來西亞人Malaysians,不是馬來人Malays。
  3. zh-sg應更名為「新加坡簡體」,而不是「星洲/獅城」。我所知的慣例是,在正式場合,新加坡官方普遍不鼓勵使用國名「新加坡」以外的別稱,如非必要不用簡稱,如用簡稱用「新」而非「星/星國/新國」。--Roy17留言2018年6月2日 (六) 21:32 (UTC)
@Roy17除了「不轉換」、「簡體」(純簡體)、「繁體」(純繁體)外,其餘五個選項均為四個字,假如其中的某一項多個字或少個字,在視覺上會很不舒服(彆扭)。 -- By Jimmy Young. (Talk) 2018年6月15日 (五) 02:07 (UTC)
元維基使用的是大馬簡體。--1233( T / C 2018年6月3日 (日) 07:39 (UTC)

zh-my

之前讨论闲置太久被机器人移走了,继续跟进。——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6月16日 (六) 09:03 (UTC)

目前zh-my已经在其它维基项目启用,但仍然被中文维基百科blacklisted,是需要本地管理员操作吗?——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6月16日 (六) 09:03 (UTC)
不知道T193983这个任务是什么情况。——꧁༺星耀晨曦༻꧂留言2018年6月16日 (六) 09:09 (UTC)
根据他们的回复,可能会在6月25日这个星期内启用,具体日期未定。——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6月23日 (六) 07:21 (UTC)
啟用是啟用了,可是出現錯誤........。--Justice305留言2018年6月27日 (三) 02:19 (UTC)
什么错误?已经启用,可以去更新地区词模块。——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06:24 (UTC)

错误报告

目前,预设为大马简体显示正常,但是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大马简体”进入网址格式为“https://zh.wikipedia.org/zh-my/XXX”的页面则无法显示:例如。——白布飘扬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06:37 (UTC)

已有報告,應該能夠修復:請關注右面的任務。--1233( T / C 2018年7月1日 (日) 02:30 (UTC)

大马简体与马新简体

公示期到达,没反对,"新加坡简体"就先保留原状。能不能用大马简体就要去phabricator查看了--Cohaf (请多多关注技术管理员课题)留言2018年7月14日 (六) 10:27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zh-my”正式启用,在下发现有“大马简体”与“马新简体”,为何不把“马新简体”中的马去掉,我倡议用“狮城简体”。新加坡的编辑也只有我一个 (应该吧??),我看应该无反对吧?不然就直接把“马新简体”除掉,毕竟我国的新闻媒体人大多都是来自大马或港台,大陆。我的华文老师在念书10年间,全都来自大陆或马国,我对“脸书”也不陌生,甚至主流媒体也说“脸书”。以上只是小的微小意见罢了。 --Cohaf留言2018年6月26日 (二) 19:26 (UTC)\

請見Wikipedia_talk:地区词处理#zh-my,馬新兩國尤其在中文專有名詞上有顯著差異,如同澳門繁體與香港繁體以示區別。名稱可以再討論,目前zh-my參數使用上出現錯誤情形還待修正。--Justice305留言2018年6月27日 (三) 02:17 (UTC)
现在已经改为“大马简体”和“新加坡简体”了。--暗中观察的RabbitMeow 与兔喵对话 回复请Ping我~ 2018年6月27日 (三) 07:54 (UTC)
“新加坡简体”和上下文四字标示相比,实在太突兀,建议还是改成四个字为好。--Yangfl留言2018年6月27日 (三) 10:21 (UTC)
以上除了新州,其它的无人在本国用了。更不要说昭南,那是日本占领新加坡时的名称,挺黑暗且令人伤感的。我原先来自金门的外婆经历了的时候的事情,70年过了,还会难过,说比炮仗还要可怕--Cohaf留言2018年6月27日 (三) 12:12 (UTC)

参考資料

小结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大马简体的一些bug

有些页面不能正常转换,如意大利中“义大利语”无法正常转换为意大利语。

ps:已修复—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Dotalim0204對話貢獻)於2018年8月28日 (二) 10:25 (UTC)加入。

请问模块(Module)内部的文字如何设置地区词

例如模块:RoundN内部对体育比赛轮次的描述应该设置地区词,但本人不知道应该如何设置。谢谢! Disarmament留言2020年4月12日 (日) 02: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