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法比安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法比安
Hurricane Fabian
四級颶風(美國
颶風法比安逼近背風群島
形成2003年8月25日
消散2003年9月8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45英里/小時(23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39毫巴百帕);27.73英寸汞柱
死亡直接導致8人遇難
損失$3億(2003年美元
影響地區背風群島百慕大加拿大大西洋省份
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法比安(英語:Hurricane Fabian)是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於9月初吹襲百慕大的一個強勁佛得角型颶風,也是該颶風季第六個獲得命名的風暴,第四個颶風和第一個大型颶風。法比安源於8月25日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一股東風波,在北面一個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在進入一片海面溫度較高,風切變很小的利好環境後穩步加強。9月1日,風暴達到了風力時速23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轉向北上並緩慢減弱。9月5日,法比安以風速每小時195公里強度直接吹襲了百慕大。經過該島後,颶風轉向東北,於9月8日轉變為溫帶氣旋[1]

法比安是繼1963年的颶風阿琳(Arlene)以來襲擊百慕大的最強颶風[2],並且也是1926年以來給該島造成損失最慘重的風暴和第一個造成人員喪生的颶風[3],其產生的狂風造成了中等程度的破壞,整個島上有許多屋頂被毀。颶風引發強烈的風暴潮,導致該島北部的堤道上有四人死亡,兩島間這條僅有的通道也被迫臨時封閉。瀕臨滅絕的百慕大海燕也受到這場颶風的威脅,有十處巢穴被摧毀,不過志願者將該物種運送到了更安全的地點。強烈的涌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造成了破壞,美國大西洋沿岸也有四人淹死。颶風法比安共計導致8人遇難,經濟損失約3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4.97億2024年美元)。

氣象歷史[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8月25日,非洲近海湧現出一股東風波[1]並向西行進,其中心上空發展出對流,並且外部環境也有利於進一步發展[4]。系統當天晚些時候穿過佛得角群島,其對流穩步減弱[1][5]。8月27日清晨,對流再次增多並且集中在中心附近,並於當天晚些時候在佛得角群島以西約675公里處發展成第十號熱帶低氣壓。低氣壓繼續西進,進入一片水溫較高且垂直風切變較少的區域後穩步加強,到了8月28日對流已有所增加,也有了更加明顯的帶狀特徵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法比安(Fabian[1][6]

帶狀特徵和外流繼續發展,法比安的中心周圍有環形對流形成[7],到了8月30日,颶風在逐漸減慢向西北偏西方向前進速度的過程中達到颶風強度[1]。由於帶狀特徵和外流都已經更為清晰,風暴中心的最深層對流發展出了風眼[8]。接下來法比安迅速增強,於當天晚些時候達到大型颶風強度[1]。深層對流非常集中地圍繞在18.5公里寬的風眼周圍,到了8月31日清晨,颶風風速已經達到每小時205公里[9]。這個時候風眼旁邊的最深層對流外觀出現退化,風暴的強化趨勢也暫時中止[10]。當天晚些時候,位於深層對流正圓形區域內的風眼再次變得非常清晰。外流繼續向各個方向擴展,法比安於8月31日晚增強為四級颶風[11]風眼牆附近的雷暴活動變得更加激烈,風眼上的雲層頂端溫度也有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風眼的外流也變得更加對稱,這都表明氣旋還在繼續增強。9月1日,法比安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約555公里處達到風速每小時230公里的最高強度[12]

位於百慕大南部的颶風法比安

保持最高強度12小時後,費邊由於內部波動而開始減弱[13]。9月2日,一個副熱帶高壓脊因大西洋南部上空中層環流的影響而出現一處薄弱環節,導致颶風轉向西北。減弱為三級颶風後,費邊於9月4日再次增強為四級颶風,但只保持了很短的時間。之後颶風由於一個逐漸接近低壓槽的影響加速北上朝百慕大逼近並因此再度減弱[1]。由於有少量乾燥空氣混入風眼牆中,風暴又有小幅減弱[14],於9月5日以風力時速185公里的三級颶風標準在百慕大以西僅23公里海域經過[1]。風眼牆的東部移動到了該島上空,形成直接接觸,但由於風暴中心並沒有進入該島上空,因此不屬於登陸。經過百慕大後,颶風加速朝東北方向前進,於9月7日減弱成風力時速165公里的二級颶風[1]。由於進入一片風切變逐漸增加、空氣更為乾燥,水溫也越來越低的海域,法比安開始穩步減弱[15]。到了9月8日,風暴在位於紐芬蘭島開普雷斯Cape Race)東北偏東方向約1095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風暴,其中心附近已經沒有深層對流[16]。9月9日,溫帶殘餘轉向北上,於9月10日和格陵蘭冰島之間的另一個溫帶風暴合併[1]

防災措施[編輯]

法比安襲擊百慕大數天前,計算機模擬預測會有一個高壓脊迫使颶風在該島以西約320公里處經過[17]。百慕大氣象局的一位氣象學家預測島上會出現強烈陣風,並且可能會有暴雨,沒有料到颶風會構成直接威脅[18]。之後的每一份公告都表明颶風穩步朝百慕大逼近[17],到法比安到達距該島最近位置前35小時,百慕大氣象局向全島發布了颶風觀察預警。之後風暴接近百慕大的路徑更加肯定後,島上的颶風觀察預警升級為颶風警告,這時距離法比安直接接觸該島還有29小時[1]

百慕大電燈公司建議島上居民購買蠟燭電池和不易腐爛的食物,在浴缸和備用容器中裝滿水,並給車輛加滿油以應對颶風的襲擊[19]。居民在加油站銀行[20]超市排起了長隊[21]。所有的政府機關以及許多商戶都在颶風來襲前一天開始關閉[20]。所有學校也都予以封閉,進出該島的航班也全部取消。政府開設了應急避難所,建議2000名生活在低洼地區的居民撤離[21],該島南部海岸上的一家酒店也進行了疏散[22]。多艘遊輪為避開颶風而改變了原訂計劃提前離開[21]。百慕大當地的保險公司業務量突然激增,許多居民將已經失效的保單續期,還為住房或商鋪、企業購買了新的保單,不過保險公司也在颶風來襲數天前停止了海上類別保險業務的變更服務[23]。法比安的到來還迫使多個體育賽事予以推遲或取消,其中包括一場板球比賽,一場足球賽和一次划艇競賽[24]

影響[編輯]

風暴導致各地區死亡人數
地區 直接導致死亡人數
百慕大 4
紐芬蘭大淺灘 3
北卡羅來納州 1
合計 8[1]

法比安沿途共造成8人死亡,還導致了3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4.97億2024年美元)的損失,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百慕大

加勒比地區[編輯]

接近百慕大的颶風法比安

颶風產生的風暴潮對安地卡島巴布達島構成了破壞,一些船隻輕微受損[25]。強烈的涌浪和高漲的潮水給波多黎各北部帶去了大浪,多處海灘受到沖蝕。大浪衝倒了海洋公園一處三米高的施工場地,導致了3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4.97萬2024年美元)損失[26]。颶風給多明尼加共和國帶去了2.4米高的大浪,海浪和強烈的陣風令船隻都留在港口躲避,納瓜的多戶家庭因家園被海潮淹沒而被迫疏散[25]

百慕大[編輯]

一套位於約翰·史密斯灣的房屋在風暴來襲時的情景

颶風法比安在百慕大產生的10分鐘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95公里,百慕大海港電台遭遇到了時速264公里的最強陣風風速[1]。風速在最高強度保持了約三到四小時[17],隨着風眼的東部移動到該島上空,風速也急劇下降到了每小時95公里[1]。島嶼南部連續數天都受到大浪的襲擊,最猛烈時產生的狂浪有7到10米高,費邊途經百慕大的過程中產生了高度超過3米的風暴潮。由於移動速度很快,因此風暴產生的降雨量很少,只有46.2毫米。還出現了多個龍捲風的報告,但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17]。法比安經過該島前產生了強烈的離岸流並持續了好幾天,兩位泳者被離岸流捲走,幸運的是在救生員的協助下都得以生還。為此島上發布了離岸潮警告[27]

強烈的海浪令沿海地區遭受了大面積損害,特別是在百慕大的南部[17]。強烈的海浪把西班牙角(Spanish Point)的一艘船從系泊處掙脫,船主在另外兩人的協助下試圖救回船隻,其中一人落水,但之後成功爬上了船,三人坐在船上冒險經歷了6米高狂浪和多個龍捲風的衝壓,幸運的是他們最終都安全抵達哈密爾頓港(Hamilton Harbour)。有多艘船被海浪傾覆,另外還有多艘在礁石上撞毀[28]。大浪還衝毀了漢密爾頓的一個海塘,造成交通擁堵,直到過了一天修復後才恢復正常[29]

狂風颳斷了多條供電線路,導致全島32031戶電力用戶中有78%停電[17]。百慕大的許多建築物的屋頂也因強風而嚴重受損或是被摧毀。不過漢密爾頓郊外的一家酒店受到的影響卻非常小,既沒有停電,也沒有窗戶被刮破[30];相比之下,沃里克堂區(Warwick Parish)受到的打擊就要嚴重得多,當地一位居民表示,「失去屋頂的家庭已經多到數不清了」。有一套位於山上的房屋被完全摧毀,還有報道稱德文郡堂區Devonshire Parish)有一套房屋被龍捲風摧毀,但這場龍捲風的存在也沒有得到確認[31]。颶風摧毀了南安普敦堂區(Southampton Parish)的一家餐館,還對體育設施的看台和屋頂構成破壞[30]。颶風產生的狂風還損壞了多個標誌性建築物,其中包括位於漢密爾頓的百慕大下議院和市政廳[22],以及位於聖喬治斯的前軍事總部。

百慕大國際機場航站樓因颶風法比安而受損嚴重
百慕大國際機場受到了大量的結構性破壞

百慕大國際機場遭受了15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484萬2024年美元)的損失[32],其中主要是建築物和道路因風暴潮的沖刷而受損。不過,機場的跑道沒有受到嚴重破壞,機場在颶風過去次日就開始向應急救災航班開放[33]。對於這場風暴造成的損失,新聞媒體曾引述機場總經理詹姆斯·豪斯James Howes)的話:「那天早上一看到機場,我的心就沉下去了。到處都是成噸的瓦礫,所有的火災報警器和安全報警器都失效了。喧囂的鐘聲和號角聲此起彼伏,看起來就像是個戰場」[34]。由於航站樓嚴重受損,商業航空服務中止了三天,航站樓內積聚的海水有0.91米高[35]。機場的儀表着陸系統雷達也同樣受到了破壞。

這場颶風還對百慕大氣象局產生了影響,2.4米高的海浪摧毀了記錄設備[29]。狂風令島上各大酒店受到嚴重破壞,其中五家關閉了很長時間來修復損傷。一家繼續營業的酒店有25%的房間受損[36]。狂風將島上高爾夫球場中成百上千的樹木連根拔起,不過大部分場地都只報告了輕微的損失。一個球場的會所嚴重受損,以致需要臨時關閉[37]

強風颳倒了成百上千的樹木,給植物造成嚴重破壞[17],島上的許多原生植物也被摧毀[38]。颶風還導致瀕危物種百慕大海燕築巢的島大部分被沖走,全部70個有生命活動的鳥窩有10個被毀。風暴來襲時百慕大海燕都不在島上,當地居民迅速聚集起來將其棲息地進行恢復[39]。強烈的海浪導致了嚴重的海岸侵蝕,其中一個海灘由於沙子太少,其天然海灣也不復存在。島上由一組受到侵蝕的岩石組成的天然拱門也被海浪摧毀,這裡本是很受歡迎的拍照留念場地[40]。強風還將多棵椰子樹上的果實刮落並散落在地上[31]

聖喬治斯堂區和聖大衛島之間的堤道有兩輛車被法比安產生的風暴潮所困,其中一輛車上載有三名警察,另一輛載有一位平民。一輛消防車試圖加以營救,但未能成功,然後強大的海浪將兩輛車都衝進了卡斯特港(Castle Harbour)。美國海岸警衛隊和百慕大警方潛水員在風暴最強烈期間進行了全面搜索,但大風和警官在營救自己同僚時的情緒問題都加大了搜索工作的困難[41]。最終他們只找回了兩輛車[22]和一具遺體[17],另外三人仍然下落不明並推定已經死亡[22]。兩輛車被困時堤道在還有另一輛車,不過司機最終得以安全通過[41]。強風和海浪撕裂了堤道側面的圍牆,並嚴重破壞了堤道結構[22],迫使道路暫停向機動車開放[29]

由於大部分人都做了充分準備,島上一共只有四人遇難[17]。此外,還有九人受了輕傷而需要就醫[42]。整個百慕大一共遭受了3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4.97億美元)的損失,是1926年以來最嚴重的[1]

大西洋沿岸[編輯]

颶風颳起的涌浪在北卡羅萊納州東部沿海產生了離岸流和大浪,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附近有一名男子被離岸流捲走後淹死[43]。法比安給美國東岸沿岸帶去了中等強度的海浪,其中主要是在喬治亞州到北卡羅萊納州海岸線[44]。一艘名為「太平心態號」(The Pacific Attitude)的船因高達20米的狂浪而在紐芬蘭島以南的紐芬蘭大淺灘沉沒,船上三人遇難[1][45]

善後[編輯]

百慕大國際機場的道路受到嚴重沖蝕

百慕大電燈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前往島上各處恢復電力供應,但他們起初因道路封堵而受到延誤。他們工作的當務之急是恢復醫院的供電,同時還有酒店,以便在島上經歷了風暴的遊客可以入住[22]。風暴過後第二天,已有11000位居民家中恢復供電[46]。百慕大所有的電力用戶的供電都在颶風過後三周內恢復,但供電配電系統的承載能力已大幅削弱。這導致島上於2003年10月實施了重建計劃。颶風過去幾天後,由熱帶風暴亨利帶來的濕氣產生了雷暴和強降雨,雖然沒有出現任何損失的報告,但這對災後恢復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17]。電力不足還造成通訊中斷,雖然颶風來襲前島上曾設立緊急廣播站並經過測試,但颶風損及了廣播站的後備發電機[47]。百慕大的堤道在颶風過去後仍然關閉了數天,由修路工進行臨時修繕[29]。風暴過去三天後堤道雖然恢復通車[46],但原本兩車道的路面限制為一車道,並且一旦出現下雨,或是風速超過每小時48公里就會關閉,同時一到夜間也同樣會封閉[40]。整座橋梁要到2003年11月上旬才完全修復[29]

風暴過後,人們會相互提供幫助,特別是幫助老人[30]。例如,颶風過境三天後,一位電台DJ在節目上公布了一份需要幫助老人的名字,幾分鐘內就有人打進電話表示願意幫忙[40]。居民用鏈鋸清理小路上的瓦礫[30],這反過來也讓電力公司得以更迅速地恢復供電[22]。有數十人因房屋受損而待在五個避難所或是沒有受損的酒店中[42]。居民在法比安過去的幾天裡購買了大量汽油,有些人購買的數額超過500美元。官員保證汽油供應不存在短缺問題,但也要求司機節省使用[48]XL資本公司將250塊苫布,10台發電機和一些繩索運到島上[46]英國政府提議派兩艘皇家海軍艦艇運送帳篷,乾糧和毛毯到島上。百慕大總理亞歷克斯·斯科特(Alex Scott)認為島上可以自給自足,因此拒絕了英國方面的提議。世界展望會也提議援助毛毯、帳篷和其他物資,還有兩家美國公司提議送來發電機。百慕大電燈公司獲得了加勒比電力組織的協助,該組織派出了超過20位電工來島上修復供電線路[49]

颶風過後的百慕大一角

起初估計百慕大受到破壞的植被要數十年才能再生。為此南卡羅萊納州海事遺產基金會在童子軍和附近苗圃的幫助下把1000株黃楊植物送到島上[38]。百慕大自然護理部在百慕大海燕的棲息地受損後執行了轉送方案,將其棲息地轉移到楠薩奇島。該島長期以來都是自然保護區,地勢更高,對該物種來說更加安全。颶風過去兩年後,百慕大海燕的數量已經超過風暴來襲前[50]

美國家裝電視節目《老房子》(This Old House)起初不知道島上受到的破壞有限,決定製作一期以災後重建為主題的節目。之後他們意識到可用的節目素材很少,於是決定對聖喬治斯一套1805年的住宅加以整修。這也是該節目第二次在美國以外地區製作。[51]

百慕大堤道東部盡頭的機場附近樹立起紀念碑,紀念島上四位遇難的居民,2013年9月,政府官員在遇難者的十周年忌日舉行了紀念活動[52]

退役[編輯]

由於這場颶風造成的損失和傷亡,其名稱法比安於2004年春予以退役,之後再也不會用來給大西洋颶風命名。百慕大氣象局讓島上居民提議一個新的名稱來取代,要求是該名稱必須是男性人名,以字母「F」開頭,容易發音並且不在已有的名稱列表中。氣象局一共收到了超過30個名字,其中有「Forrest」(音譯「福雷斯特」),也由來自《魔戒》中角色佛羅多·巴金斯的「Frodo」(音譯為「佛羅多」)[53]。百慕大氣象局從中選擇了三個遞交給世界氣象組織,分別是「Fred」(音譯「弗雷德」)、「Ford」(音譯「福特」)和「Flynn」(音譯「弗林」)[54]。世界氣象組織最終選擇了「Fred」,這個名稱列入了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名稱列表中[25]。法比安是僅有的兩個雖然沒有在任何陸地登陸,但仍然因造成損失太大而導致名稱退役的大西洋颶風之一,另一個則是1990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克勞斯Klaus[55][56]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Richard J. Pasch, Eric S. Blake, and Daniel P. Brown. Hurricane Fabia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11-19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3). 
  2. ^ Jessica Blunden. Global Hazards and Significant Events September 2003.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6-10-17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1). 
  3. ^ Patrick Thiele. PartnerRe Weathers Hurricane Fabian. PartnerRE Ltd. 2003-09-15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3). 
  4. ^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2003-08-26 09z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26. 
  5. ^ James L. Franklin.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2003-08-26 21z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26. 
  6. ^ Richard J. Pasch. Tropical Storm Fabian Discussion F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28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7. ^ Lixion A. Avila. Tropical Storm Fabian Discussion Eigh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29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8. ^ Lixion A. Avila.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Twel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30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9. ^ Eric Holweg and Brian Jarvinen.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Four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30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0. ^ Brian Jarvinen.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Fif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31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1. ^ Lixion A. Avila and Michelle Mainelli.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Seven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8-31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2. ^ James L. Franklin and Michelle Mainelli.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Twenty-O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9-01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 
  13. ^ Richard J. Pasch and Jamie R. Rhome.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Twenty-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9-02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4. ^ Stacy R. Stewart.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Thirty-Four.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9-04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5. ^ Brian Jarvinen.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Forty-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9-07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6. ^ Eric S. Blake and Richard J. Pasch. Hurricane Fabian Discussion Forty-Eigh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9-08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Mike Guishard and Roger Williams. 2003 Hurricane Season in Bermuda (PDF). Final Report of the Twenty-Sixth Session.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4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4). 
  18. ^ Karen Smith. Weather experts keep wary eye on Fabian. The Royal Gazette. 2003. 
  19. ^ Bermuda Electric Light Company. What to do before and after Fabian hits.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0. ^ 20.0 20.1 Matthew Taylor. Bermuda prepares for Fabian's worst. The Boston Globe. Associated Press. 2003-05-09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21. ^ 21.0 21.1 21.2 Stephen Breen. Bermuda braces for powerful Hurricane Fabian. Reuters. 2003-04-09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Stephen Breen. Four feared dead.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3. ^ Lilla Zuill and Mairi Mallon. Fabian unleashes insurance surge.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4. ^ Gayle Alleyne. Sport faces weekend blow-out.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5. ^ 25.0 25.1 25.2 Oficina Nacional de Meteorología, Centro de Información Huracanes. Reports of hurricanes, tropical storms, tropical disturbances and related flooding during 2003 (PDF). Final Report of the Twenty-Sixth Session.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4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4). 
  26.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Puerto Rico Event Report (報告). 2003. 
  27. ^ Matthew Taylor. Rip tide warning issued after bathers have to be rescued.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8. ^ Dan Rutstein. My life flashed before my eyes.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Robyn Bardgett. Bermuda Year End: The year that Fabian struck. The Royal Gazette. 2003. 
  30. ^ 30.0 30.1 30.2 30.3 The Royal Gazette. Bermuda Shorts—Fabian. 2003 [2015-04-05]. [失效連結]
  31. ^ 31.0 31.1 Tania Theriault. Clean-up begins as Islanders assess damage. The Royal Gazette. 2003. 
  32. ^ Bermuda Government Budget Statement, May 24, 2004
  33. ^ "Bermuda Mops Up After Fabian, Thousands Without Power", Reuters News Service, 2003-09-09
  34. ^ Rutstein, Dan. It was like a war zone. The Royal Gazette. 2003-10-02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35. ^ "Airport Soldiers On" and "Flying to the Rescue", Bermuda Sun, 2003-09-10.
  36. ^ Stephen Breen. Bermuda hotels closed indefinitely by Fabian damage. CYBER DIVER News Network. 2003 [200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37. ^ Sam Stevens. Mid Ocean counts cost of storm. The Royal Gazette. 2003. 
  38. ^ 38.0 38.1 South Carolina Maritime Heritage Foundation. South Carolina Maritime Heritage Foundation Restores Lost Plants in Bermuda. 2004 [201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39. ^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Bermuda's National Bird Blown Away. 2003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40. ^ 40.0 40.1 40.2 Stormcarib.net. Unofficial Reports from Bermuda. 2003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3). 
  41. ^ 41.0 41.1 Karen Smith and Dan Rutstein. Search for the missing a difficult job. The Royal Gazette. 2003 [2015-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7). 
  42. ^ 42.0 42.1 Associated Press. Fabian moves on; 4 missing. 2003-09-07. 
  43.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Event Report for North Carolina (報告). 2003. 
  44. ^ Sean Collins and the Surfline Forecast Team. Wavetraks September 2003 Newsletter. 2003. 
  45. ^ Canadian Hurricane Centre. 2003 Tropical Cyclone Season Summary. 2004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3). 
  46. ^ 46.0 46.1 46.2 Stephen Breen. First body recovered. The Royal Gazette. 2003. 
  47. ^ The Royal Gazette.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2003. 
  48. ^ Ayo Johnson. Shoppers urged not to panic buy for essentials. 2003. 
  49. ^ Dan Rutstein. Premier turns down UK offer to help. The Royal Gazette. 2003. 
  50. ^ Bird Life International. Cahows bounce back as Bermudans build burrows. 2005 [201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51. ^ Terceira, Amy. What's old is new in Harbour View. The Royal Gazette. 2004-03-13. 
  52. ^ Minister lays wreath to Fabian victims. The Royal Gazette. 2013-09-01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53. ^ Sarah Titterson. Fabian's out ... Frodo's in?. The Royal Gazette. 2004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54.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Replacement Names for 2003 Atlantic Hurricanes (Fabian, Isabel, and Juan) and 2002 Hurricane Lili (報告). 2004. 
  55.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Klaus Preliminary Report. 1990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56.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The Retirement of Hurricane Names. 1999 [201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外部連結[編輯]

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